西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原因不明者也称为特发性耳聋。一般认为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诱发因素常为感冒、劳累、精神紧张和受刺激等。耳聋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发生在单侧,听力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很少超过3天。可伴发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患者的外耳道、鼓膜,往往没有明显异常。临床特点为单侧发病,偶有双耳同时或先后发病者。听力损失较重,常伴有耳鸣、眩晕、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自行恢复倾向。
中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
[临床表现]
1.听力损失:大多发生在一侧,突然发病后即固定在某一程度。也可在1-2天内呈进行性加重。耳聋程度轻重不一。2.耳鸣:耳鸣可与耳聋同时发生或有先后,多较顽固。3.眩晕:约半数患者有之,程度不同。重者有恶心、呕吐和眼震出现。一般持续3-天,有时需数周方能完全消失。4.耳镜检查鼓膜通常正常。音叉试验呈感音性聋。
[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在三四日内急剧下降,常为中或重度。2.原因不明。3.可伴耳鸣。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5.除第Ⅷ对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辅助检查]
病因明确者以电测听为主。
[中医治疗]
(1)中药治法: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2)针灸治疗或做体外反搏治疗均有辅助作用。
[西医治疗原则]
1.精神放松,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应用各种血管扩张药、抗凝剂和营养神经剂。3.高压氧或混合氧治疗。4.对疑有窗膜破裂的患者,如静卧二周左右无自行恢复趋势,应做鼓室探查术,查出破裂部位后应行修补
[用药原则]
一般病例选用地塞米松以及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高压氧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绝大多数病例都可得到不同程度听力提高,甚至完全恢复。地塞米松应用前应查明有无禁忌症,并注意减量停药。
[疗效评价]
1.痊愈:0.25-4KHZ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此次患病前水平。2.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3.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4.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db以下。
[专家提示]
突发性耳聋虽有一定的自愈率,但不应消极等待,必须视为耳科急症住院治疗。住院后应进行全面的听力检查、耳神经学检查和有关的内科检查。突发性耳聋强调早期治疗,如病程超过2周者,治疗效果较差。在尽可能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针对性强的治疗较为有效。
[预防与调养]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2.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3.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4.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