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下消化道出血

Section targeting

2009-11-29 www.12edu.cn A +

  1.除外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为血便或暗红色大便,不伴有呕血。但出血量大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表现为暗红色大便;高位小肠出血乃至右半结肠出血,如血在肠腔停留较久亦可呈柏油样。遇此类情况,应常规做胃镜检查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2.下消化道出斑的定位及病因诊断

  (1)病史

  1)年龄:老年患者以大肠癌、结肠血管扩张、缺血性肠炎多见。儿童以Meckel憩室、感染性肠炎、幼年性息肉、血液病多见。

  2)出血前病史:结核病、血吸虫病、腹部放疗史均可引起相应的肠道疾病。动脉硬化、口服避孕药可以引起缺血性肠炎。在血液病、风湿性疾病病程中发生的出血应考虑原发病引起的肠道出血。

  3)粪便颜色和性状:血色鲜红,附予粪便表面多为肛门、真肠、乙状结肠病变,便后滴血或喷血常为痔或肛裂。右侧结肠出血为暗红色或猪肝色,停留时间长可呈柏油样便。小肠出血与右侧结肠出血相似,但更易呈柏油样便。黏液脓血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菌痢,大肠癌特别是直肠、乙状结肠癌有时也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4)伴随症状:伴有发热可见于肠道炎症状病变,由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及风湿性疾病引起的肠出血也多伴发热。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常见于克罗恩病、肠套叠、肠结核、大肠癌。上述情况常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而不伴明显腹痛的多见于息肉、未引起肠梗阻的肿瘤、无合并感染的憩室和血管病变。

  (2)体格检查:①皮肤黏膜有无皮疹、紫癜、毛细血管扩张,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②腹部查体要全面细致。特别注意腹部压痛及腹部包块。③一定要常规检查肛门直肠,注意肛裂、痔、瘘管;直肠指检有无肿物。

  (3)实验室检查:常规血、尿、粪便和生化检查。疑伤寒者做血培养及肥达试验。疑结核者做结核菌素试验。疑全身性疾病者做相应检查。

  (4)内镜及影像学检查:除某些急性感染性肠炎如伤寒、痢疾、坏死性肠炎等之外,绝大多数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和病因需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及回肠末端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其优点是诊断敏感性高、可以发现活动性出血、结合活检病理检查可判断病变性质。检查时应当注意,如有可能,无论在何处发现病灶均应将镜端送至回肠宋段,称为全结肠检查。

  2)X线钡剂造影:X线钡剂灌肠多用于诊断大肠、回盲部及阑尾病变,一般主张进行双重气钡造影。优点是基层医院已普及,患者较易接受。缺点是对较平坦病变、广泛而较轻炎症性病变易漏诊,有时无法确定病变性质。因此对X线钡剂灌肠检查阴性的下消化道出血需进行结肠镜检查,已做结肠镜全结肠检查患者则不强调X线钡剂灌肠检查。

  小肠X线钡剂造影是诊断小肠病变的重要方法。X线小肠钡餐检查,敏感性低、漏诊率相当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一定程度提高诊断正确率,但有一定难度,要求进行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