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羊危害较大的主要是莫尼茨虫,寄生在山羊的小肠内,对羔羊不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常引起死亡。病原:虫体呈带状,很像煮熟后的宽面条,虫长1-6米。虫体前端一般为乳白色,后端为淡黄色。虫体由许多节片连成,头节很小,上面有4个吸盘。头节后面的叫颈节,能不断增生节片,使虫体增长。莫尼茨绦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地螨(外形与蜘蛛相似)参与。寄生在山羊小肠内的成虫,其孕卵节片成熟脱落后随粪便排出。节片中含有大量虫卵,它们被螨吞食后,就在螨体内孵化发育成似囊尾蚴。当山羊吃了带有螨的草后,就会被感染而发生绦虫病。症状:感染绦虫病的山羊,食欲减退,饮水增多,出现拉稀、贫血和水肿,很快消 瘦,羊毛粗乱无光,有时可出现神经症状。防治:预防以药物驱虫为主,一般在舍饲至放牧前对全羊群进行一次驱虫。治疗可用1%的硫酸铜溶液,按每千克体重2毫升的剂量灌服,硫酸铜溶液的配制要求用雨水或蒸馏水,药液要现配现用,还要避免用金属器具盛装药液;也可用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加水溶解后灌服;或用驱绦灵(氯硝柳氨)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口服,效果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