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58例治疗体会首席医学网2007年07月22日10:57:46Sun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付维明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湛江524003
加入收藏夹【摘要】目的:总结突发性耳聋的综合治疗手段。方法:对58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0%。其中听力损害30dB以内的5例均痊愈;31~60dB13例中痊愈5例,显效8例。61dB以上的40例中,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结论:突发性耳聋早期综合治疗十分重要,可采用以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与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高压氧;前列地尔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发性的感应性神经性耳聋,部分患者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我院于近5年对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12.2~73.5岁。单耳发病56例,双耳发病2例,初诊时呈现重度耳聋者42例,耳聋伴有耳鸣者24例,眩晕、恶心症状8例,耳闭塞感6例。听力损害程度30dB以内5例,31~60dB13例,61dB以上者40例。初诊时间在1周内23例,2周内18例,3月内17例。并发高血压16例,糖尿病6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所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1]:(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2)病因不明;(3)可伴耳鸣;(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5)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1.2治疗药物治疗:(1)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加入到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每3d减量5mg);(2)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3)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4)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疑为病毒感染者,治疗上加用抗病毒药物。连续药物治疗15d为1个疗程。高压氧治疗:采用大型高压氧舱,0.25 MPa,舱内空气加压,稳压后吸纯氧60min,中间吸舱内空气10min,每天1次,10~30次为1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按1996年10月上海会议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标准判断。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本组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0%。其中听力损害30dB以内的5例均痊愈;31~60dB以内的13例中痊愈5例,显效8例。61dB以上的40例中,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1周内初诊的23例中10例痊愈,显效8例,有效5例;2周内初诊的18例中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8例;3月内初诊的17例中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1例。
突发性耳聋是五官科常见疾病之一,据报道,在感音神经性耳聋初诊病例中,突发性耳聋占4.86%。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有关[2]。内耳血供来自迷路动脉,其从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下后动脉或下前动脉或直接从基底动脉分出,可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相交通,但这些吻合支很纤细,容易引起内耳供血系统障碍。当血液粘滞度升高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血栓形成,可造成蜗管内感受器缺血,毛细胞纤毛倒伏、脱落,甚至变形,使患者听力在短期内降低或消失。本组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并发高血压16例,糖尿病6例,说明微血管的状态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6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说明病毒也可能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根据这种病理改变,我们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与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高凝状态,增加血流量,增加内耳血中氧分压,改善内耳细胞代谢等作用,经过脂微球的包裹对病变血管的靶作用显著,使其在病变的血管壁更易被吸收。高压氧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另一重要手段,它可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距离;而且还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液凝固系统,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和红细胞聚集性,抑制红细胞的产生使红细胞轻度溶血而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微循环调节功能,从而改善内耳供血供氧[3],促进其功能恢复,防止耳蜗听器毛细胞的病变与坏死,所以我们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也采用高压氧治疗。此外我们还采用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及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减轻内耳充血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对该58例突发性耳聋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体会有:(1)PGE1和高压氧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有效地改善内耳微循环,减少内耳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结构的不可逆性损害,提高治疗有效率。(2)在发病1周内开始正规且积极治疗,初诊听阈损失程度轻。本组听力损害30dB以内的5例及31~60dB以内的5例痊愈,61dB以上的痊愈2例,无效11例。(3)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恢复与就诊时间早晚有关[4],2周内就诊预后好于2周以后者。(4)老年患者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微血管循环降低的患者,其预后不良。因此,突发性耳聋患者早期综合治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1):72. [2]路荣忠,何莹,张伟力,等.突发性耳聋的血液流变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1):7980. [3]王卫国,许荣.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再评价[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5):358. [4]冯旭,高禄.突发性耳聋的预后附127例分析[J].铁道医学,1997,25(6):370.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