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日趋年轻化

2009-11-28 www.zgkq.com A +

连续疲劳工作、戴着耳机听音乐、长期煲电话粥、在酒吧受噪声刺激,这些现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声污染”环境噪音,导致突发性耳聋患者越来越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学佩主任指出,从临床来看,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情绪刺激及都市“声污染”等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目前正呈现出增长趋势,中青年劳动者、公司职员和学生等群体最易发病。不规律生活导致突发耳聋患者迅增首先是现在年轻人生活不规律者比例很高,不少人熬夜上网,饮食不定,经常通宵搓麻、打牌,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容易使病毒乘虚而入;而听着耳机吹冷风,则会导致风邪、寒邪入侵,迪吧、舞厅强烈的声音以及经常被人忽略的电子设备的低频噪音等,时时刻刻都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产生突发性耳聋也就不足为奇。此外,精神压力过重,也会导致突发耳聋。不少人在发病前几晚为工作都加班到很晚或彻夜未眠,第二天开始头晕,然后就出现耳鸣甚至耳聋。也有的人在发病前,常有紧张激动、生气忧郁等情绪刺激。“声污染”容易诱发耳聋在各种致聋因素中,专家特别强调了近年来“声污染”带来的危害。由于职业的关系,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先生每天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要靠打电话联系业务。虽然有时会出现短暂性耳鸣,但由于症状不久就会自行消失,所以他也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在酒吧嘈杂的环境中,他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他随即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突发性耳聋。17岁的小小喜欢带着耳机听音乐,特别是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而且总是把耳机声音开得很大。一天晚上他听着耳机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拿掉耳机他发现自己的耳朵好像还是塞了什么东西,再也听不清声响。李学佩主任指出,近年来,来看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往往具有两个显著的年龄特点,一个是三四十岁的白领,另一个人群就是常听耳机的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防尤为重要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有部分听力的恢复,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应尽量避免以上提到的有关致病因素及诱因,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当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果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最好住院治疗,而且越早治疗越好,一般来说,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者,约2/3患者可获得痊愈或听力部分恢复,超过两周再治疗,效果就很不理想。当然也有未经治疗自行恢复的情况,但谁都不敢抱着这种侥幸心理消极观望。除了在医院积极药物治疗外,患病期间还应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噪声刺激,饮食清淡。用耳每隔半小时休息专家表示,过长时间使用耳机即使不导致耳聋,也会引起听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在持续劳累后,要保护耳朵不受酒吧等嘈杂环境的音响刺激。专家提醒,最好的预防方法是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先兆,当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到专科医院及时就诊。由于20―40岁是突发性耳聋的高发年龄,因此年轻白领应引起高度重视。

贡献时间:2007-02-0318:40:46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