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09-11-28 www.verylib.com A +

文章内容:2001年9月第8卷第3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3,0_一哪时027文章编号:1007―3213(2001)03―0271―02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燕,余扬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广州510405)关键词: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中西匪结合疗法;四萃散,治疗应用;肾气丸,治疗应用激光凝固术中图分类号:774.13文献标识码: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亦称病,以外层视网膜的大片渗出与出血为特征,好发于男性青少年,80%的病例为单眼发病.本病发展缓慢,破坏性很强,预后不良.晚期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服球萎缩而失明….本病过去常被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炎等而被摘除眼球.由于本病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激光光凝对病变范围局限的病例有效,但远期疗效尚难肯定.我科近0年收治此病患者例跟,尝试在激光光凝基础上加上中医治疗.对部分年龄小,家人不同意激光治疗者,仅中医辨证治疗,结果除确认激光光凝治疗的有效性外,并提出对无法行光凝的合适病饲进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以来年间诊断为病1饲1眼,男9例9眼,女1例1眼,年龄4~36岁,平均16岁,观察时间2~9年.1.2治疗方法以周边部病灶为主者4跟,均行激光光凝治疗,用染料激光机,能量1~7,光斑200~500后极部及周边部均有病灶者4眼,激光光凝加内服中药,光凝方法同前述,中药以四苓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为基本方:制附片10,桂枝6,山萸肉12,茯苓15,猪苓12,淮山1.5,泽揭12,丹皮10,生地15,益母草1.5,车前子15#;渗出物浓厚者加法半夏,浙贝母,昆布,收稿日期:2一02―17作者椅秆:王燕(1964一),女主治医师海藻;出血明显者加丹参,鸡血藤,三七,川芎.单纯中药治疗2例,初诊时年仅5岁,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1.3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异常血管消退,视网膜下渗出病灶疤痕化或吸收消失,视力提高.有效:异常血管大部分消退,视网膜渗出物大部分吸收,视力提高或保持.无效:病灶因出血.渗出反复出现而眼部情况无明显改善.2结果行激光光凝治疗的4眼中.治愈2眼,有效1眼,无效1眼.激光光凝加中药治疗的4跟中,治愈1眼,有效2眼,无效1眼.行中药治疗的2眼均有效.3典型病例病例一:于某,男,4岁,1997年9月初无明显诱因下觉左眼视物模蝴,眼前有固定暗影,右眼视力1.2,左跟视力0.3,诊断为中心性视网膜炎",∞多天后左眼前黑影变浓厚,视力下降到0.1.经皮质激素等治疗未效而于1997年12月22前来就诊.就诊时见视物变小,视直如曲,伴情志不舒,郁郁少言,头目微胀痛,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舌质暗淡,苔白稍腻,脉弦细.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06,不能矫正.双眼前段未见异常,散瞳后查,左眼视乳头边界尚清,色稍红,黄斑区有约5大小的椭圆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101年第8卷形黄白色脂样渗出,后极部网膜水肿,上方,颞侧及颞上,下赤道部外见大片黄白色深层渗出,血管瘤样扩张,颓上,颞侧周边部网膜小血管粗细不均,纡曲.有片状出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提示(造影号:2582):早期后极部未见明显异常,周边部病灶见微动脉瘤,血管扩张娃大量荧光渗漏及多数血管壁染.后期赤道部外为一片强荧光.诊断:左眼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病);中医诊断为左眼视瞻昏渺.治疗:中药以舒肝解郁,健脾渗湿为主,以逍遥散合四苓散加减,药用:石决明30,太子参30.柴胡12,当归10,茯苓15,白术15,白芍12,猪苓15,泽泻12,车前子12,郁金9,法半夏9.甘草5.每天1剂,水煎分2攻服;配合赤道部外病灶激光光凝,用―92染料激光机,能量71,光斑200―500,每次光凝4发左右.每周1敬,先后光凝5次.治疗1个月后,左眼视力丹至.4,仍有视物变形,左眼底黄斑部渗出物部分吸收,水肿减轻.此时患者觉四肢有畏冷感,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有肾阳不足之候,中药改服温补肾阳,健脾化湿之品,方用金匠肾气丸加减:山萸肉15,丹皮10.熟地15,茯苓加,淮山30,桂枝6,制附子10,泽玛12,车前子12连服∞剂后改服中成药调理:杞菊地黄丸晨服10,金匮肾气丸晚服10.1908年7月21日复查,右跟情况同前,左眼视力1.0,眼底黄斑区渗出基本吸收,赤道外周边部网膜激光斑均匀,渗出,水肿消退,基本痊愈.此后每年均来本院复诊,左眼视力及眼底情况均保持稳定.病例二:梁某,男,5岁,1903年3月家人发现患儿右眼视力差而就诊.检查:右跟视力0.05不能矫正,左跟视力1.2,双眼位正,双眼前段未见异常,右跟底见黄斑中央凹到赤道部大片黄白色渗出物,涉及颞侧,颞上,下方,其问夹有色素.由黄斑至视盘有一白色纤维膜.左眼未见异常.患儿一贯体健,无眼部外伤史,直系亲族中无同类眼病史,体格检查全身未见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右眼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病);中医诊断为右眼视瞻昏渺.治疗:纯中药治疗.以温补肾阳,健脾化湿为主,方用金匮肾气丸合四苓散加减:山萸肉10,白术12,茯苓10.猪苓10.泽泻15丹皮9.石决明30,制附子9,肉桂3,服药6个月,其间曾辩证加入浙贝母,法半夏,鸡内金,昆布,海藻等明目化痰散结之药.经治右眼底后扳部渗出渐吸收,视力01,后改服精明号丸6,每日2次.治疗期同右眼视力曾一次下降至005,再改服中药水剂后视力上升至0.1.此后每年治疗4个月.间以肾气丸,精明号丸1:3服=1998年7月检查,右眼视力上升至02,后极部视网膜渗出明显减少,但乳头黄斑同之纤维膜仍存.4讨论和_.(1971)认为,0病的发病基础是视网膜小血管渗透性异常.光凝治疗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破坏和封闭视网膜的异常血管,阻止其渗出与出血光凝还可使病变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变性坏死,形成瘢痕,从而使病灶萎缩.光凝造成的病变区视网膜萎缩对该部位的新生血管也有间接的抑制作用.本组病人除两恻因眼底病变较严重者外,其余患者经激光光凝及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