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脑积水21例报告发表:(2006-11-1509:57);最后修改:2006-11-1509:57;栏目:[循证医学]
作者:;【阅读:222】【留言】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7~61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跌伤6例,坠落伤1例。1.2 原发伤及早期处理:严重脑挫裂伤或伴颅内血肿13例,单纯性脑挫裂伤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原发性脑干伤1例,小脑出血破入四脑室1例,GCS评分:3~8分12例,9~12分6例,13~15分3例。伤后17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或脑清创术,4例单纯脱水、支持疗法和高压氧治疗。1.3 病程:指受伤到确诊时间。3d以内1例,4d至2周2例,>2~3周5例,4周至半年12例,最长1例为3年半。1.4 临床表现:昏迷2例,头痛或伴呕吐9例,精神症状、表情淡漠3例,小便失禁4例,记忆力下降9例,脑膨出2例,癫发作1例。1.5 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双侧侧脑室对称性明显扩大3例,中等度扩大10例,轻度扩大7例,四脑室以上均有扩大1例。1.6 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14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2例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作分流术。术后复查头部CT:11例脑室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脑室系统基本恢复正常,1例先后两次行右、左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加重死亡,考虑为分流管堵塞所致,4例放弃分流术,自动出院,3例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
2 讨 论 脑外伤后发生脑积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发生机理[1~3]:一为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挫裂伤出血后血凝块阻塞中脑水管或第Ⅳ脑室出口,使脑脊液(CSF)循环发生障碍,引起梗阻性脑积水;二是脑外伤后血性CSF、红细胞或纤维蛋白产物阻塞蛛网膜下腔,妨碍CSF的吸收,引起交通性脑积水。此两种情况可引起急性脑积水,并多发生于伤后2周内,最快可发生在3d以内。本组1例伤后14h再次复查CT发现。慢性脑积水发生于伤后2周以上,3~6周内多见,个别出现更晚一些。本组1例于伤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3年半开始出现脑积水。这类病人的蛛网膜可出现纤维性变、增厚、室管膜层破坏及脑室壁周围的脑血管脱髓鞘现象,其结果使蛛网膜颗粒吸收CSF发生障碍。 脑外伤后脑积水一旦确诊,应行分流术,效果颇佳[4]。本组14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效果良好。为了预防脑积水发生,早期治疗是很重要的[2],对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作腰穿放出血性CSF,或同时注入纯氧,促进红细胞的裂解吸收;对于严重脑挫裂伤不需开颅手术者,入院后立即加压静滴质量浓度为20%甘露醇125ml及地塞米松10mg或静注速尿40mg脱水,每隔6~8h1次,每日腰穿1~2次放出脑脊液;对有颅内血肿应尽早手术清除,并常规行侧脑室穿刺测压,凡CSF压力大于2kPa,呈血性,应作脑室引流术排出血性CSF,如脑室内有血凝块,可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和纤维蛋白,直至CSF转清,压力回降至正常时始可拔去引流管,同时配合脱水剂、激素等的应用,以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从而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机会。对于非手术治疗者,可口服醋氮酰胺使CSF减少分泌,减轻症状,防止积水继续加重。
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 柳州 545005
参考文献1 张蕴增,田 立.樊丰势.严重脑外伤后脑积水11例报告.中华创伤杂志,1991,7(4):2312 张天锡,石清泉,李国文,等.脑外伤后脑积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43 刘泉开.严重脑外伤后脑积水.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9,16(1):114 张天锡主编.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127
真情互动,网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