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与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3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感染、角膜损伤分布、继发青光眼、虹膜损伤、瞳孔形态异常、手术时机、皮质残留和人工晶体移位与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感染、瞳孔区角膜损伤、继发青光眼、虹膜损伤、瞳孔形态异常、早期手术、皮质残留和人工晶体移位方面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明显相关(p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7)7-0077-03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也是眼外伤致盲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正确处理外伤性白内障,恢复其双眼单视功能对眼科医师至为重要;为了了解各种因素对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恢复的影响,我们对近年治疗的63例病例做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2004年5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眼外伤性白内障6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14~59岁,平均30.3±3.7岁;眼球穿孔伤41例,眼挫伤15眼,眼爆炸伤7眼;术前视力:光感0~0.1;治疗后随访观察1~2年记录矫正视力及眼部检查情况,受伤眼最佳矫正视力≥0.4共41例; 1.2治疗方法 穿孔伤性白内障,在处理角膜或角巩膜伤口的同时行白内障手术,尽可能将伤口严密缝合后在角膜缘另做切口。对于角膜或角巩膜有小的伤口或已缝合的伤口者,在娩出晶状体核及清除皮质时应采用冲洗法,即边冲边用注吸针头拨出晶状体核,禁用挤压娩出法。眼内反应重,甚至合并眼后段损伤者,需待眼部情况稳定后再决定手术方案。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者,若虹膜广泛后粘连,则小心分离粘连,避免损伤晶状体囊,必要时用球内剪剪开以免除钝性分离带来的损伤。术后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反应及降眼压等对症治疗。 1.3临床分组 根据治疗后随访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恢复组(受伤眼最佳矫正视力≥0.4)41例;未恢复组(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两组患者在年龄、感染、角膜损伤分布、继发青光眼、虹膜损伤、瞳孔形态异常、手术时机、皮质残留和人工晶体移位方面差异显著(p 2.2危险因素与视力恢复的相关分析 把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因素的混杂因素考虑,对各潜在危险因素与视力恢复的关系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感染、瞳孔区角膜损伤、继发青光眼、虹膜损伤、瞳孔形态异常、早期手术、皮质残留和人工晶体移位方面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明显相关(p 3讨论 外伤性白内障多数为穿孔伤所致,其次为眼挫伤;可引起一系列眼内并发症,防碍预后视力恢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我们对近年治疗的6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研究发现年龄、感染、瞳孔区角膜损伤、继发青光眼、虹膜损伤、瞳孔形态异常、早期手术、皮质残留和人工晶体移位方面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明显相关(p 参考文献 伍桂军.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J].眼科研究,2000,18(4):379~381. 张琦.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时机和方式[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40~41. 郑广瑛,李秋明,王利群,等.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中的虹膜瞳孔成形术[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7):437~439. 孙家俊,刘素荣,孙海鹏,等.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10(26):709~7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影响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研究韩文龙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6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耳内窥镜下治疗外耳胆脂瘤下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