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009-11-28 www.ccun.com.cn A +

  【诊断】

  1.病史?注意询问母亲孕期饮食及生活情况,患儿是否早产、多胎或秋季出生;居室是否日光照射不足或很少户外活动;有无不合理的人工喂养;是否按时添加辅食品、鱼肝油、蛋类、发育有无过速或过缓;有无反复的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系统疾病史。

  2.体检?注意测量头围、身长、胸围、四肢长度。有无出牙、坐、站、行走推迟;有无多汗、纳呆、烦躁不安、兴奋、易惹、夜惊、夜啼;有无枕部秃发、肌肉松弛、颅骨方软,前囟过大或迟闭,肋骨串珠、郝里逊沟、鸡胸或漏斗胸、蛙腹、腕踝关节增厚或隆起、O形或X形腿、脊柱后凸或侧弯、肝脾肿大、贫血等。

  3.检验?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钙正常或稍低,血清磷降低,钙磷乘积<36(正常≥36)。血清25-羟基胆骨化醇(正常10~80ng/ml)和l,25二羟胆骨化醇(正常0.03~0.06ng/ml)均降低。必要时测尿糖和血浆蛋白。

  ?4.骨骼X线检查?注意有无尺、桡骨骺端增宽、杯状变形、钙化线不齐呈毛刷状,肋骨与肋软骨里交界处增宽。
  
  附:佝偻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1986年5月颁发)

  一、临床分度

  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样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依据骨骼改变体征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卤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的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二、临床分期

  ?本病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检查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摄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摄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稍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摄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疗】

  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经常晒太阳,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2.维生素D疗法?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连服1个月,不能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每次40万IU或维生素D3每次30万IU,连用1。~2次,每次间隔1个月。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2万IU,连服1个月;不能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D2每次40万IU或维生素D。每次30万~60万IU,连用2~3次,每次间隔1个月。在上述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尤其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疗法开始前,应给予适量钙剂,方法见婴儿手足搐搦症。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波长为256~313mm专用紫外线或水银石英灯,灯距1m,保护眼睛和头部,全身分前后二区,每区隔日照射一次,从1/8~1/4红斑剂量开始逐渐增至1.5~2个红斑生物剂量,15~20次为1个疗程,间隔2月行下一疗程。肺结核、Ⅱ度以上营养不良、发热患儿禁忌。出现精神烦躁、食欲下降、皮肤不良反应即停止照射。

  ?4.矫形疗法?对骨胳畸形后遗症可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严重上、下肢畸形,在4岁后佝偻病已愈者,可考虑手术矫形。

  【护理】

  1.按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2.充分利用日光,病室光线应充足,轻症应多鼓励户外活动。

  3.活动期佝偻病应多卧床休息,保持正确姿势,不要勉强坐、爬、立或行走,预防病理性骨折。

  4.注意惊厥及手足搐搦,按有关常规护理。

点击查看更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