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概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维生素D缺乏,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和骨骼病变。占总佝偻病95%以上,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光照射不足及肝、肾功能不全,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生长发育速度过快,使维生素D相对缺乏及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类药物,使维生素D加速失去活性,也可导致佝偻病。维生素D在体内能促进钙、磷吸收,并使之沉着到骨骼上。维生D缺乏时,钙、磷吸收利用减少,骨质溶解脱钙,尿磷排出增加,血磷降低,故血液中钙磷乘积降低(正常值>40),使体内骨骼成骨过程钙化受阻,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骨骺端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增多,从而形成骨骼病变和一系列佝偻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生化改变。主要病理改变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经维生素D治疗后,骨骼改变修复过程较快。轻度骨骼畸形,随骨骼生长可略加纠正。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它疾病。临床表现1、活动早期(初期)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X线摄片多正常,或仅为临时钙化带轻度模糊。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2、活动期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出现骨骼改变及X线摄片典型改变。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3、恢复期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摄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4、后遗期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体征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畸形及牙齿变化。根据骨骼改变体征程度分为三度:(1)轻度仅有轻度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颅、肋骨串珠、肋隔沟等。(2)中度有较明显的骨骼体征,可见典型的肋骨串珠、手镯、肋隔沟、鸡胸,“O”型或“X”型腿、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3)重度有明显的肋隔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0"型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诊断要点(一)诊断1、一般症状一般从2~3个月开始,表现为易被激惹、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夜惊、多汗。因烦躁和汗液刺激经常摇头擦枕致枕后秃发(称枕秃)。肌肉松弛,发育迟缓,坐、立、走等运动比健康儿开始得晚。一般智力发育不受影响。2、骨骼病变体征(1)头部3~6个月可见颅骨软化,在顶骨和枕骨中央部分,用手指按压时稍凹陷,放开手时又能复原(称乒乓颅)。7~8个月以后出现以额、顶骨对称性隆起,使头颅成方形(称方颅)。出牙迟。前囟迟闭。(2)胸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称肋骨串珠),肋骨软化。在膈肌附着部位长期受隔肌牵拉可向内凹陷、形成沟状(称肋隔沟或称赫氏沟)。胸骨向前凸出(称鸡胸),或胸骨下端向内陷(称漏斗胸)。上述畸形多发生于1岁左右,胸骨畸形使呼吸功能受影响,易患呼吸道感染。(3)四肢在6个月以后,腕和踝部骨胳膨大(称手镯和脚镯)。学走步后,由于下肢长骨软化,不能负担身体重量的负重,易变弯曲畸形,呈"O"型腿或呈"X"型腿。重症者易出现病理性骨折。(4)脊柱、骨盆由于上半身重力压迫,久坐后易引起脊柱后凸,个别亦可发生侧弯。骨盆前后径缩短形成扁平骨盆,女性患儿将来可致难产。3、X线检查检查常规摄片部位为手腕正面像。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成杯口状改变,临时钙化带模糊不清,呈毛刷样,骨骺软骨加宽,骨干骨质明显稀疏,密度减低。严重病例干骺端消失,可见骨折或假性骨折。4、实验室检查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二)鉴别诊断1、各种类型佝偻病(1)肾性佝偻病因肾脏疾患引起,大多在幼儿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常伴慢性酸中毒及肾功能异常;应用一般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2)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常为染色体隐性遗传,肾脏羟化酶缺陷或靶器官障碍,伴有氨基酸尿症,需终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3)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楼病为遗传性疾病,磷吸收障碍,1岁后发病。主要特征是对一般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需加大剂量许多倍才起作用。(4)肝病性佝偻病因肝脏疾病导致肝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影响肝脏羟化酶的作用而引起佝偻病。肝病史或服药史有助于鉴别。2、其它疾病(1)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为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障碍,以多尿、碱性尿、代谢性酸中毒、高血氯、低血磷、低血钾为特征,维生素D治疗无效。(2)范可尼综合征为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以氨基酸尿、肾性糖尿、低血磷和尿磷增多、发育显著迟缓和严重佝偻病为特征。治疗决策与处方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多户外活动,让阳光多接触皮肤,积极防治并发症。2、药物疗法(1)维生素D疗法普通疗法:①活动早期:维生素D制剂125~250ug(0.5~1万IU)/日口服,持续1月改为预防剂量(400-800u/日);②活动期:维生素D制剂250~500ug(1~2万IU)/日口服,持续1月改为预防剂量;③恢复期:用预防剂量,直到2.5-3岁。突击疗法:①口服:维生素D2500ug(10万IU)/日,1周后改为预防剂量;②肌注:维生素D2或D37500~15000ug(30~60万IU)/次,活动早期注射一次即可,活动期2~4周1次,连续2~3次,以后改为口服预防剂量。(2)其它药物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0.5-1g/次,2-3/日,用3个月。维生素C、B、A等辅助药物。(3)矫形疗法一般骨骼畸形可自行矫正。患鸡胸、漏斗胸、脊柱弯曲等应加强体格锻炼,如进行扩胸、俯卧、抬头运动。严重下肢畸形至4岁尚未自行纠正者可考虑外科手术矫正。综合医嘱1、预防本病应从胎儿期开始,孕妇应注意饮食营养,多晒太阳,妊娠3个月后,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10ug(400IU)/日。婴幼儿应多进行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自1个月起10ug(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2周起20ug(800IU)/日。2、如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不宜用鱼肝油,以免发生维生素A中毒。3、争取母乳喂养。人乳中钙磷含量较多,易于吸收,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力争母乳喂养。4、可选用饮食疗法如珍珠草猪肝汤:珍珠草(干品)30克,猪肝60-100克,清水适量煎汤,饮汤吃猪肝,每日1次,连服5-6次
本搜索引擎只做信息搜索使用,仅供医生和患者参考,处方用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