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基因突变筛选

2009-11-28 cdmd.cnki.com.cn A +

【摘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inkedCongenitalRetinoschisis,RSorXLRS)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累及双侧视网膜,造成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之间的劈裂,患者具有典型的车轮样的中心凹区的劈裂,50%的患者尚具有颞下方的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电图有助于此病的诊断,a波振幅不变或轻微下降,b波明显下降,导致b/a的比例下降。此病发生于男性患者,女性只作为携带者。近年来的研究已将RS基因定位于Xp22.2(X染色体短臂远端)。1997年,Sauer用位点克隆方法鉴定了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基因(命名为RS1,XLRS1基因),该基因有6个外显子,编码一段有2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23个氨基酸为分泌引导多肽,介导蛋白质的输出,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基因的转录产物只限制在光感受器细胞和双极细胞表达,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界膜未见表达。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在细胞黏附,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磷脂结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维持视网膜结构的稳定。已证明XLRS1基因突变引起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协会在234例患者中发现214例XLRS1基因突变,其中包括84种突变类型。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结合银染技术对视网膜劈裂症患者二家系的XLRS1基因的6个外显子进行了基因突变的筛选。方法用常规的苯酚-氯仿方法抽提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患者的二家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并检测DNA的纯度,扩增的目的基因WP=5的6对寡核苷酸片段的引物参照Sauer等的顺序合成,引物设计在内含子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各目的基因,扩增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过的PCR产物与正常人的PCR产物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的方法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同时加样正常人的单链DNA与双链DNA作为对照,采用低电流,电泳3小时左右,用银染技术显色,观察结果。结果1.以PCR的方法扩增该RS1基因的6个外显子,PCR产物大小分别为195bp、178bp、178bp、218bp、313bp和414bp。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均获得预期大小的PCR产物,各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分别设在56℃、54℃、60℃、60℃、65℃和54℃、2.第一家系的前4个外显子的PCR产物经SSCP分析后,未见异常的泳动带,但两名RS患者分别于第5外显子与第6外显子各发现一异常泳动带,说明这两个外显子发生了基因突变。第二家系的PCR产物经SSCP分析后,RS患者及其妹妹于第5外显子发现一相同的异常泳动带,说明这两个外显子不但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且是同一类型的突变,妹妹是携带者。结论RS1基因是此家系的致病基因,SSCP结果尚可用于该家系的遗传咨询与产前基因诊断,SSCP技术可用于视网膜劈裂症患者的基因筛查。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