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是小儿在冬春季的常见症状。遇此,许多家长都会想到小儿是否患了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但有些患儿在给予足量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后仍然不见病情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醒家长和儿科医生就应及时考虑小儿所患是否为支原体肺炎。
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支原体肺炎具有相应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可不必等待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无效时才去考虑是否为支原体肺炎。
△发病特点: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冬春季,以上一年的11、12月和下一年的1—3月为高发期,在这一时期要对可疑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小儿为主要发病对象,尤其以5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占全部儿童病例的60%—80%。其次是2-5岁的学龄前儿童,约占20%—30%。2岁以下婴儿极为少见。
△症状特点:发热持续时间长,不同程度咳嗽和伴消化道症状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体温多在38.5—39.5℃,极少超过40℃,一般呈现中高度发热。发热多持续5—10天,个别未经治疗的患儿可达2-3周。咳嗽不如细菌性肺炎那样突出,多为阵发性、轻度咳嗽,痰少。少数患儿可伴有胸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体征特点:支原体肺炎的肺部体征相对较重,与其较轻的呼吸道症状相比并不一致,是其临床特征之一。肺部体征常呈大片状阴影,多数为单侧性,以右侧为主,少数为双侧性,个别重者可伴有胸腔积液。
△实验室特点:多数患儿的血白细胞总数略高,冷凝集试验阳性结果。如果有条件检测支原体抗体,若抗体升高具有确诊价值。
△治疗特点:红霉素、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对因治疗药物。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具有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可杀灭肺炎支原体。相比之下,阿奇霉素的作用更强,更快,疗效更好,是当前控制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阿奇霉素用作静脉滴注,可按常规疗法给药,也可与红霉素联合以序贯疗法给药。除病因治疗外,还要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以促进病情稳定好转,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