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及分型: I型:占4%--8%,食管上下端均为闭锁,无气管食管瘘,两端距离较远。 II型:占0.5%-1%,食管近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食管远端盲闭。 III型:占85%--90%,食管近端盲闭,食管远端有瘘管与气管相通,两盲端的距离小于2CM为IIIb型,大于2CM为IIIa型。 IV型:占1%,食管上下两段均与气管相通形成瘘。 V型:占2%--5%,单纯气管食管瘘而无食管闭锁,瘘管常在食管与颈部气管之间称为H型瘘管。 临床表现: (1)母亲产前检查羊水过多 (2)新生儿生后有唾液过多 (3)典型症状是患儿第一次进食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及发绀等,抽出口腔及呼吸道的液体后症状缓解,再次吸奶时又发生类似症状。 (4)新生儿肺炎症状。 (5)III型、IV型患儿腹部膨胀,叩诊呈鼓音,而I型、II型胃肠道无气体,腹部呈平坦瘪塌状。 (6)新生儿上胃管不能进入胃腔。 X线检查:腹部平片见肠管大量胀气或肠腔无气,食管碘油照影检查可以显示近端盲端的部位,注意每次仅用1ml,检查完毕后立即抽出碘油,不可行吞钡检查。 诊断要点: (1)第一次进食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及发绀等,抽出口腔及呼吸道的液体后症状缓解,再次吸奶时又发生类似症状。 (2)上胃管不能进入胃腔。 (3)食管碘油照影检查可以显示近端盲端的部位。 治疗: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保暖,每15分钟吸引1次口腔、食管和呼吸道分泌物,使用维生素K、维生素C、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闭锁盲端相距在2CM以内,可行一期食管吻合术。闭锁盲端相距在2CM以上,一般行瘘管结扎及胃造口术,2-3个月后延期行食管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