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肿瘤分期:大涎腺癌作者:佚名文章来源:《AJCC癌症分期手册》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2-26
头颈部肿瘤:大涎腺癌
(腮腺、颌下腺和舍下腺)
临床分期原发涎腺肿瘤的评价包括相关病史(疼痛、牙关紧闭等)、望诊、触诊和颅神经评价。放射学检查对分期有价值,必须检查颅底至舌骨区的颈部软组织,当怀疑淋巴结转移时,检查还应包括颈下部。颞内区面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发现此区神经周围肿瘤十分重要,颌下腺癌和舌下腺癌应当行横断面成像检查。CT和MRI对评价肿瘤腺外深部的范围、骨侵犯和深部组织的范围有益(舌外肌和/或颈部软组织)。
病理分期对已行肿瘤切除的病人,外科病理学报告和其他可用的资料都应该用于病理学分期。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1肿瘤最大径≤2cm,无肿瘤腺体实质外侵犯*
T2肿瘤最大径>2cm,但≤4cm,无肿瘤腺体实质外侵犯*
T3肿瘤最大径>4cm,和/或肿瘤有腺体实质外侵犯*
T4a肿瘤侵犯皮肤、下颌骨、耳道,和/或面神经
注:*腺体实质外侵(Extraparenchymalextension)指临床或肉眼证明软组织受侵,仅有显微镜下的证据,分级时不作为腺体实质外侵。
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
N2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均≤6cm;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
N2b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3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
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原发部位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来源小涎腺的肿瘤(上呼吸消化道衬里的黏液分泌腺)按照其原解剖部位分期(如口腔、鼻窦等)。原发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比例最大,原发舍下腺癌很少见,而且很难鉴别是否是来源于口底前小涎腺原发的肿瘤。
涎腺癌区域淋巴扩散比头颈黏膜鳞癌少见,且随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的大小而变化很大。最初评估时,大多数淋巴转移临床上是容易发现的。低度恶性肿瘤很少转移至区域淋巴结,而高度恶性肿瘤区域性扩散的风险较大。区域淋巴播散趋势依次是:从腺体内至邻近淋巴结(腮腺周围、颌下),然后至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和中组,有时至咽后淋巴结,双侧淋巴扩散罕见。
为病理报告(pN),择区性颈清术组织学检查通常包括6个或更多淋巴结,根治性颈清术或改良性颈清术通常包括10个或更多淋巴结,少于上述数目的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阴性仍归于pN0。
远处转移最常见至肺。
组织病理学类型
建议应用WHO提出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黏液表皮样癌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上皮-肌上皮癌
基底细胞腺癌
乳头状囊腺癌
嗜酸瘤细胞癌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组织学分级(G)
组织学分级仅适用于涎腺癌的某些类型:黏液表皮样癌、未特指腺癌,或者两者任一是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癌成分。
在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组织学类型已明确表示了其分级(如涎腺导管癌为高度恶性,基底细胞腺癌为低度恶性)。
上一篇文章:鼻咽癌的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