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关闭所有内容预览|展开所有内容预览眶下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眶下间隙感染是指眶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眶下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治疗措施】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双尖牙区口腔前庭粘膜转折处做切口(图1);横行切开粘骨膜达...[阅读全文]颞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颞间隙感染是指颞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范围局限于颞部的肿胀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诊断】1.病史颞下间隙感染前可能有上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史,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卵圆孔麻醉、颞下-三叉-交感神经封闭史也不可忽视。2.临床表面由于脓肿所处的解剖部位深在而隐蔽,虽...[阅读全文]颞下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颞下间隙感染是指颞下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肿胀,有深压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诊断】1.病史颞下间隙感染前可能有上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史,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卵圆孔麻醉、颞下-三叉-交感神经封闭史也不可忽视。2.临床表现由于脓肿所处的解剖部位深在而隐蔽,虽然患者...[阅读全文]舌下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舌下间隙感染是指舌下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舌下间隙感染不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一侧或双侧的舌下肉阜或颌舌沟区口底肿胀。【诊断】1.病史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2.临床表现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痛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阅读全文]咽旁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咽旁间隙感染是指咽旁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突出。【诊断】1.病史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急性扁桃体炎史,或有邻近的翼颌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舌下间隙感染史。2.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除严重全身感染中毒体征外,局部常表现有如下三大特征。(1)咽征口腔内一侧咽部红肿、触痛...[阅读全文]咬肌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咬肌间隙感染是指咬肌间隙的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嚼肌为中心的急性炎性红肿、跳痛、压痛。【诊断】1.病史有急性化脓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2.临床表现以嚼肌为中心的急性炎性红肿、跳痛、压痛,红肿范围上方超过颧弓,下方达颌下,前到颊部,后至颌后区。深压迫有凹陷性水肿,不易扪到波动感,有严重开口受限。用粗针从红肿中...[阅读全文]翼下颌间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诊断】1.病史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史。2.临床表现翼下颌韧带区红肿压痛十分明显;下颌角内侧、颌后下颌支内侧肿大压明显;颧弓下部肿胀。病人发烧、白细胞增高。穿刺经翼颌韧带外侧刺入后沿下颌支内侧进入该间...[阅读全文]颌面部放线菌病[内容预览]【概述】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面颈部是放线菌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亦可累及涎腺,但比较少见。【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如果早期临床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治疗措施】以抗生素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一.药物疗法抗生素及磺腔药对放线...[阅读全文]下颌下隙感染[内容预览]【概述】本病多见于拔牙之后,由口腔及牙齿感染引起。【治疗措施】1.除应用足量抗生素治疗外,及时切开引流甚为重要。当脓肿位于口底,尚未穿透下颌舌骨肌向颈部发展时,则在牙槽突内侧或口腔底部切开引流,炎症多可控制。口腔底的后、侧处有血管、神经通过,切开时要避免损伤。2.切开后症状不见好转或已经形成脓性颌下炎,可在局麻下,于舌...[阅读全文]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内容预览]【概述】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purulentparotitis)已往常见于腹部大型外科手术后,所以又称为手术后腮腺炎(postoperativeparotitis),属于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抗生素应用的发展并注意维持正常出入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目前已少见。除此情况外,腮腺的急性炎症病员仍时有所见。【诊断】1.病...[阅读全文]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内容预览]【概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chronicrecurrentparotitis)或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临床常见。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诊断】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腮腺造影。造影之前摄普通X平片是必要的,可以排除结石的存在。造影表现为导管系统部分狭窄,部分扩张似腊肠样改变;腺体部分呈斑点状...[阅读全文]颌下腺炎[内容预览]【概述】因导管的阻塞和狭窄而导致颌下腺逆行性炎症,称为颌下腺炎,常与涎石并发。临床表现主要为颌下腺肿大,疼痛,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处。本病成年人发病率高,大多系慢性表现。目前有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较高。未及时接受治疗者,未经正规治疗者,疗效欠佳,因此,早治疗是关键。【诊断】1.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阅读全文]涎石病[内容预览]【概述】涎腺导管或腺体内形成结石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及病理变化时,称为涎石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涎腺肿大。本病不多见,中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发病率高。颌下腺涎石最为常见,腮腺次之,导管内的涎石较腮体内的涎石为多,大多以慢性炎症表现。少数病例可伴有胆道或尿路结石。【诊断】1.典型的涎腺导管阻塞症状和病史;2.可扪及导管结...[阅读全文]涎瘘[内容预览]【概述】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娄,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娄口,时有清亮垂液流出。本病主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合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诊断】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2.颜面皮肤小娄口,垂液流出,与进食有关;3.导管内注入亚甲蓝可从...[阅读全文]涎腺病毒病[内容预览]【概述】涎腺病毒病(virusdiseaseofsalivarygland)又称涎腺巨细胞性包涵体病(cytomegalicinclusiondisease)。【诊断】依靠在涎液、痰、尿液中发现特征性细胞。【治疗措施】无特效疗法,根据出现的临床症状对症处理。【病因学】本病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此种病毒在人体内可长期存在...[阅读全文]涎腺结核[内容预览]【概述】涎腺结核(tuberculosisofsalivarygland)是一种少见的涎腺感染。1893年Depaoli首先报告涎腺结核,以后不断有病例报道。【诊断】OT皮试,穿刺活检或将穿刺物接种于逐鼠体内,对诊断有价值。腮腺造影,如病变局限于淋巴结内,恰似良性肿瘤,呈导管移位及占位性病变;若病变破坏包膜累及腺实质,...[阅读全文]涎腺的未分化癌[内容预览]【概述】涎腺的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是一种分化程度极低或未分化的涎腺癌,组织学会类以致不能将其归入任何其他类型的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治疗措施】涎腺未分化癌对放射治疗有一定敏感性,但难以根治。目前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如放疗、根治性手术切除+化疗等。手术多采用联合根治术。【病理改...[阅读全文]腺癌[内容预览]【概述】腺癌(adenocarcinoma)为涎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结构不一,但没有残留的多形性腺瘤的成分。腺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9%,属于涎腺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治疗措施】由于腺癌呈浸润性生长,故应做广泛扩大切除。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高达36%~47%,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应行根治性或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阅读全文]腺泡细胞癌[内容预览]【概述】腺泡细胞癌(aciniccellcarcinoma)又称为浆液细胞腺癌(serouscelladenocarcinoma)。50年代以前,腺泡细胞癌并末被认为是涎腺肿瘤中的一种类型,1953年由Foote和Frazell才首次系统描述并命名。Buxton明确该肿瘤具有恶性性质,WHO将其命名为腺泡细胞瘤,但临床...[阅读全文]腺样囊性癌[内容预览]【概述】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又称圆柱瘤(cylindroma)或圆柱瘤型腺癌(adeno-carcinomaofcylindromatype)。由Billroth首次报道。并称为圆柱瘤。多数人认为肿瘤来自涎腺导管,也可能来自口腔粘膜的基底细胞。【诊断】腺样囊性癌和其他类型的涎腺恶性...[阅读全文]粘液表皮样癌[内容预览]【概述】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阅读全文]颞下颌关节脱位[内容预览]【概述】下颌骨髁状突运动时如超越正常限度,脱出关节凹而不能自行回复照位,即为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上多为前方脱位,可以发生于单侧或双侧。【诊断】1.脱位侧别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脱位。2.脱位的时间特点病员就诊时处于颞颌关节脱位状态,发生脱位时间在两周以内者,称为急性脱位;超过两周以上者称为陈旧性脱位(protracte...[阅读全文]颞下颌关节强直[内容预览]【概述】颞下颌关节和关节周围及颌间部位,由于纤维疤痕或骨性粘连,致使下颌骨运动障碍或下颌骨不能运动,叫颞下颌关节强直。【诊断】(一)临床特点如果没有髁突生长停滞或组织丢失,关节强直不会伴有面部非对称畸形。这时有诊断意义的特点包括:在单侧不完全强直时,张口时颏部中线偏向患侧,这是因为对侧髁突下降或前行滑动,而患侧髁突相对...[阅读全文]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内容预览]【概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larJointDysfunctionSyndrome)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诊断】根据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状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并不困难。辅助诊断常用的方法有:①X线平片(...[阅读全文]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内容预览]【概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颌、面骨骨折同时发生。各类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也各其特点。【治疗措施】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清创术口腔颌面部损伤伤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或经过急救好转,条件具备,即应尽早对局部创口进行早期外科处理,即清创术(debridement)。清创术是预防创口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基本方...[阅读全文]颌骨骨折[内容预览]【概述】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根据致伤原因,又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诊断】诊断颌骨骨折首先应了解其伤因、直接受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经过,然后再作检查局部和全身体征,参考上述临床特点,判明有无骨折、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条件允许时,可进一步作X线检查和CT检查,详细了解...[阅读全文]眶底骨折[内容预览]【概述】眼眶骨折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颌面骨骨折同是雪生,如颧骨骨折、额骨骨折或上颌骨LeFortⅡ、Ⅲ型骨折等。临床上遇到的眶骨骨折有眶底骨折、眶上缘骨折、眶顶骨折和眶内、外侧壁骨折等,其中眶底骨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某些特点。【诊断】1.病史具有比眼眶大的钝器撞击眼部或引起面中部多发骨折的外伤史者,应注意有无眶底骨折。...[阅读全文]颧骨骨折[内容预览]【概述】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易受撞击而发生骨折。颧骨与上颌骨、额骨、蝶骨和颞骨相关结,其中与上颌骨的联结面最大,故颧骨骨折(fractureofmalarbone)常伴发上颌骨骨折。颧骨的颞突与颞骨的颧突连接构成颧弓,较细窄,更易发生骨折(fractureofzygomaticarch)。【诊断】颧骨颧弓骨...[阅读全文]基底细胞腺瘤[内容预览]【概述】基底细胞腺瘤(basalcelladenoma)为涎腺上皮性良性肿瘤。Kleinsasser和Klein(1967)首先描述其病理表现,并将其列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类型。Evans(1970)进一步阐述了其特征。基底细胞腺瘤的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治疗措施】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但单纯的手术切除是不恰当的,...[阅读全文]唇裂[内容预览]【概述】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为1:1000。正常的胎儿,在第五周以后开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渐互相融合形成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其中包括唇裂。【诊断】(一)唇裂按裂隙部位可分为:1.单侧唇裂分为不完全型和完全型。2.双侧唇裂不完全型、完全型和混合型即一侧完全一则不完全型。(二)按裂隙程度分...[阅读全文]疾病大全19623014/66页1112131415GO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第14页第15页第16页第17页第18页第19页第20页第21页第22页第23页第24页第25页第26页第27页第28页第29页第30页第31页第32页第33页第34页第35页第36页第37页第38页第39页第40页第41页第42页第43页第44页第45页第46页第47页第48页第49页第50页第51页第52页第53页第54页第55页第56页第57页第58页第59页第60页第61页第62页第63页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