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腺样囊性癌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

2009-11-27 www.tjmuch.com A +

您当前的位置:天津市肿瘤医院>临床科室>颌面耳鼻喉肿瘤科>特色科室正文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腺样囊性癌的实验研究http://www.tjmuch.com/     2008-09-08

  腺样囊性癌占全部涎腺肿瘤的5%-10%,涎腺恶性肿瘤的5%-10%,彻底地切除癌肿是腺样囊性癌地主要治疗方法,但易复发,易发生血行远处转移,其复发和转移多发生于治疗后3年内。应用生物免疫治疗是近几年来肿瘤治疗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我科王东医师通过“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抗腺样囊性癌免疫预防裸鼠移植瘤发生并抑制其生长”的实验研究在腺样囊性癌免疫治疗方面进行了有意的探索。

  该实验利用人体外周血来源的DC强大的抗原提呈能力和激活T细胞尤其是初始型T细胞的能力,采集腺样囊性癌患者外周单核细胞,利用贴壁法及加用相关细胞因子培养获得未成熟DC,用腺样囊性癌细胞系总RNA转染未成熟DC,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DC表面标志CD1a及递呈相关表面标志CD86表达上调,间接说明了RNA在未成熟DC中得到了表达,从而向成熟DC发展。转染后的DC与自体T淋巴细胞混合5天后,诱导T淋巴细胞成为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建立裸鼠腺样囊性癌移植瘤模型,以DC激活的CTL预防性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随后接种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移植瘤发生率。通过观察预防组接种腺样囊性癌细胞后20天内,9只裸鼠中仅有2只有移植瘤发生,而对照组27只均有移植瘤发生。接种后37天对照组、治疗组肿瘤大小分别为1293±170mm2和669±100mm2(P<0.05)。

  该实验提示腺样囊性癌总RNA转染DC在裸鼠实验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性疫苗,可诱导特异性抗瘤免疫杀伤肿瘤细胞,为腺样囊性癌RNA瘤苗的体内实验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稿源:天津市肿瘤医院 编辑:庞然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