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肿瘤87例临床分析首席医学网2007年10月07日17:07:52Sun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李治延作者单位:户县医院,陕西户县710061
加入收藏夹【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8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7例患者中男41例,女46例,平均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1例,黄疸30例,腹部包块12例,肠梗阻12例,腹泻5例,腹水4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剖腹探查确诊者32例。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28例,小肠气钡造影确诊22例,肠系膜动脉造影确诊4例,术中内窥镜诊断1例。术后病理为腺癌47例,乳头状腺癌18例,平滑肌肉瘤16例,淋巴瘤4例,类癌2例,平滑肌瘤2例,未分化癌1例。治疗结果为肿瘤完全切除者62例,占72.1%,行姑息性肿瘤切除14例,胃空肠吻合术10例。结论:应用综合诊疗手段,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率。
【关键词】小肠肿瘤诊断治疗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征性。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瘤87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患者87例,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7例原发性小肠瘤患者,其中男41例,女46例,年龄32岁~80岁,平均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1例(其中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者6例),黄疸30例,腹部包块12例,肠梗阻12例,腹泻5例(其中1例证实为十二指肠结肠瘘),腹水4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
1.2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剖腹探查确诊者32例,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28例,小肠气钡造影确诊22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4例,此4例患者系消化道出血者,术中内窥镜诊断1例,见表1。表18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方法与结果(略)
本组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62例,占71.3%,行姑息性肿瘤切除14例,其余10例因肿瘤无法切除,为解除或防止十二指肠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为腺癌47例,乳头状腺癌18例,平滑肌肉瘤16例,淋巴瘤4例,类癌2例,平滑肌瘤2例,未分化癌1例。其中十二指肠以腺癌多见,空肠以平滑肌肉瘤多见。临床病理分期参照Noqvil1969年提出小肠淋巴瘤分期标准[1],Ⅰ期作为早期病例。本组术前诊断率为62.1%,早期病例3例,其中2例经纤维十二指肠镜诊断,1例经小肠气钡造影发现,占3.5%。
小肠占消化道总长的75%,原发性小肠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以恶性肿瘤居多。原发性小肿瘤虽发病率低,但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有报道误诊率高达70%~90%[2]。多数人明确诊断后病变较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不高,预后差。
3.1诊断
首先要熟悉和重视本病的临床表现,其次应用临床各种辅助检查。临床各种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对本病诊断很重要。小肠气钡造影是诊断小肠肿瘤的最常用方法,操作简单安全,阳性率高,有文献报道阳性率为63.2%[3],本组87例患者中有22例系通过小肠气钡造影确诊。因此,小肠气钡造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纤维内窥镜对本病诊断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十二指肠肿瘤,不仅术前可以观察十二指肠黏膜的改变及肿瘤的一般形态,侵及范围,还可以活检确定肿瘤性质,指导手术方式。近年有报道应用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4],这将会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开辟新的途径。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很有价值,尤其是小肠肿瘤并出血的患者,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到造影剂外渗。当出血量>0.5ml/min时[5],可显示造影剂外渗征象。本组有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后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而确诊。因此,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出血性疾病有定位及定性双重价值。B超和CT对小肠肿瘤诊断意义不大,但对巨大腹腔肿块或确定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有帮助。
剖腹探查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适用于各种辅助检查均未发现病变而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反复消化道出血,更应早期手术探查。
3.2误诊原因分析
小肠肿瘤误诊率高,常见的误诊原因有:本病发病率低,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临床表现无规律性,差异大,部分病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早期常无体征或仅有非特异性体征,对诊断意义不大;急诊手术多,术前无法作各种特殊的辅助性检查,也是误诊高的原因之一。
3.3提高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的措施
首先应熟悉和重视本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对50岁左右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纳差、消瘦、贫血等情况时,应考虑到本病。作大便隐血试验筛查,如果阳性,经X线钡剂及内镜检查能排除胃和结肠病变时,更应怀疑本病。小肠反复钡剂双重造影可使早期病变显影,以提高诊断。此外对临床怀疑本病者,应行X线钡剂造影,纤维内窦镜,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
3.4治疗
小肠肿瘤的治疗主要依赖外科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宜根据肿瘤的性质、生长部位、病变早晚、以及患者身体状况而定。不能切除者可行旁路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或胆肠吻合),以解决肠道、胆道梗阻,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2000:1118. [2]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111212. [3]刘宝华.原发性小肠肿瘤75例临床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1,10:298. [4]高建萍.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内镜杂志,1999,03. [5]AbramsHL.Abramsangiongraphyvascularandintervene-tionlradioiogy[M].3rd.Boston;Brown,1983:1969.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