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蒋芳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无锡214011)〖BT)〗【摘要】目的对6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做分析,探讨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2008年6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居多,其中十二指肠部位最多以腺癌为主。结论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诊断[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8)12-0021-02〖FL(K2〗〓〓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少见,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尚无有效理想的检查方法,术前确诊困难,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收集我院1980~2008年收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63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19~88岁,60岁以上35例,占55.6%。病程1天~6个月,多数病人因并发症出现而就诊。1.2〓临床表现:腹痛32例,腹胀37例,恶心、呕吐32例,呕血、黑便或便血27例,消瘦37例,腹块28例,黄疸12例,发热6例,腹泻4例,贫血36例,合并出血性休克5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1.3〓肿瘤分布及组织类型见表〖BG(!〗〖BHDFG4,WK9,WK4。4W〗部位组织类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小肠系膜〖BHDZG2〗良性肿瘤〖〗2〖〗7〖〗5 〖BHDWG2〗 腺瘤息肉〖〗2〖〗2〖〗3 〖BH〗 平滑肌瘤〖〗〖〗3 〖BH〗 脂肪瘤〖〗〖〗1 〖BH〗 血管瘤〖〗〖〗〖〗〖〗2 〖BH〗 间质瘤〖〗〖〗1〖BH〗恶性肿瘤〖〗23〖〗10〖〗15〖〗1〖BH〗 平滑肌肉瘤〖〗1〖〗6〖〗3 〖BH〗淋巴肉瘤〖〗1〖〗1〖〗4〖BH〗 腺癌〖〗20〖〗2〖〗3 〖BH〗 类癌〖〗1 〖BH〗未分化瘤〖〗〖〗1〖〗2 〖BH〗 间质肉瘤〖〗〖〗1〖〗3〖〗1〖BH〗总计〖〗25〖〗17〖〗20〖〗1〖BG)F〗1.4〓辅助检查:63例病人术前行B超检查56例,发现腹块31例,电子(纤维)胃镜检查45例,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新生物6例,降部新生物2例,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新生物3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19例,提示十二指肠病变11例,全消化道钡餐检查17例均有阳性发现。钡剂灌肠7例,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8例提示回盲部病变2例,腹部CT检查21例,17例明确为小肠占位或腹部包快,DSA检查2例,明确空肠肿瘤1例,血管瘤1例。糖类抗原Ca199检测8例,其中4例明显升高,术后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检测8例,均在正常范围内。1.5〓术前诊断:本组术前确诊为小肠肿瘤者仅24例,确诊率38.1%。其余诊断:肠梗阻待查11例,幽门梗阻2例,腹块待查9例,消化道出血待查(肿瘤13例,其中误诊为胰腺癌2例,结肠癌2例,阑尾脓肿2例,胆总管结石4例,膀胱肿瘤1例,附件肿瘤2例,克罗恩氏病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1.6〓治疗:63例病人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小肠部分切除术22例,胃大部切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姑息性手术11例,仅作活检术6例,手术后有8例进行化学治疗。2〓讨论2.1〓发病率: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胃肠道其它部位明显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无论国内外报道均以恶性肿瘤居多,约占3/4,良性瘤仅占1/4①,据国内小肠肿瘤10619例统计②,恶性瘤占72.9%,良性肿瘤占27.1%。本组病例恶性肿瘤占77.6%,良性肿瘤占22.4%,与国内外文献报告基本一致。小肠肿瘤发病率低的原因有:(1)小肠的生理功能使致癌物产生较少且与肠粘膜接触时间短,(2)小肠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免疫特性,(3)小肠内容物呈液态,营养丰富,致癌物少,停留时间短,(4)小肠粘膜上皮更新快,避免了毒素的积蓄作用。本组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居多,次为回肠及空肠。组织类型良性瘤以息肉为多,其次为血管瘤、平滑肌瘤及脂肪瘤。恶性瘤以腺癌为多,其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2.2〓临床表现: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大小、性质、组织类型、生长方式及并发症种类有关。主要有腹痛、腹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四大临床表现,其次有胆道梗阻、肠穿孔、腹膜炎等表现。恶性瘤多伴有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症状,本组病例大部分早期无特异症状,晚期因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痛而就诊。部分慢性发病病人早期有腹胀不适、乏力、黑便就诊,临床医师往往考虑常见病而遗漏小肠全面检查,部分良性小肠肿瘤因肿瘤较小,无并发症,常无临床症状,可以隐匿起病,在腹部其他手术中发现,本组有3例属于此种情况,2例为脾外伤手术时发现空肠平滑肌瘤2*2公分大小及1.3*1.3公分大小;腔外型,予手术切除肿瘤;另一例在开结肠癌手术中发现回肠多发息肉,予部分回肠切除。2.3〓诊断:本组小肠原发性肿瘤术前确诊仅22例,确诊率仅37.9%。主要原因:(1)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其警惕性不高,满足于常见病诊断。(2)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3)小肠肿瘤病人常因并发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而入院,时间及病情不允许对病人进行更深入检查。(4)缺少有效诊断方法。因此临床上对有反复发作的不规则腹痛或时隐时现的腹块、便血及慢性肠梗阻、消瘦、贫血、食欲减退及腹泻症状,在排除胃、大肠疾病后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对长期发热的病人原因不明时,应考虑做胃肠道X线钡剂检查,对胆道梗阻病人除考虑胰腺肿瘤外,应考虑到十二指肠降部肿瘤可能。2.4〓辅助检查:电子(纤维)胃镜、十二指肠镜,ERCP、GI是发现十二指肠肿瘤的有效方法。胃镜检查是基层医院明确十二指肠肿瘤的有效简单办法,对可疑部位可做活检明确性质,但要注意的是内镜医师往往满足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黏膜糜烂等诊断,而放弃深入检查降部致漏诊。本组有3例十二指肠球部、降部肿瘤因此漏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小肠肿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本组17例检查均有阳性发现,主要表现为小肠粘膜破坏,充盈缺损,管腔狭窄、变形等。缺点时无法取活检。和克罗恩病及其它炎症病变有时难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师在病人出现腹块、腹痛、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时考虑胃、大肠病变较多,故首选GI及钡剂灌肠、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较全消化道钡剂检查为多,因而遗漏了小肠肿瘤的发现。B超及CT对因腹块或黄疸就诊者的诊断有帮助,但需要与胆总管结石及胰头癌相鉴别,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检测对鉴别小肠良恶性肿瘤有帮助。纤维小肠镜、胶囊肠镜及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核素扫描、PET-CT对诊断有帮助(曾有一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癌病人术前PET-CT检查为壶腹部恶性肿瘤),但由于其操作复杂性,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开展尚不普遍。对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症状明显者,应及早剖腹探查,根除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参考文献[1]〖ZK(#]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2]郑裕隆,等。《实用肿瘤学杂志》,1993;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