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巫倩姿)10月23日,卫生部、医学界和媒体共同发起“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识普及宣传周活动。该活动由“世界心脏日”资助企业美敦力支持,从10月23日至11月初,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广州、沈阳、兰州9大城市举行。
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
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介绍,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严重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至少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
张澍表示,公众对心律失常的知晓率非常低,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这样的悲剧近年来常常发生,受害者包括演艺名人、商界精英和年轻的知识分子等。
心律失常可预防可治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黄从新表示,有心肌梗死、心功能较低的人,有猝死家族史的人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心脏不舒服,可通过症状和24小时心电图诊断。
黄从新说,老人因心脏病导致的猝死非常常见,抢救也很困难。因此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病有没有危险。如果得过心肌梗死、心律衰竭,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植入除颤器,进行基础药治,这对减少猝死非常重要。
张澍说,一旦心律失常诊断成立,患者最好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ICD)和心律同步装置(CRT)等方法治疗。国际上的主要方法是植入ICD,美国每年ICD植入量达16万台,中国仅近千台,价格高、认知度低,植入医师队伍不足,以及医保覆盖程度低等都是植入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