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心律失常

对话王建安教授:解读心律失常

2009-11-27 health.zjol.com.cn A +

  问题一:什么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什么危害?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正常,发生了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即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大量研究表明,中年和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高达32.2%和44.48%。心律失常的发生可产生各种症状,如心悸、胸闷、晕厥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不仅出现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和生命的临终时刻,也可伴发于常见病或出现在常规的诊疗过程中,甚至发生在健康人。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心律失常为房颤和心脏性猝死。其中房颤的人群发病率高达0.8%~1%,我国就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反复的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损害心功能,导致脑卒中,使致死率、致残率明显增加。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死于不可预知的循环骤停,往往由于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状发生的1小时之内死亡,如经治疗(如电除颤)后逆转而未发生死亡,称为心脏骤停(SCA)。SCD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疾病之一,约占所有心脏疾病死亡数量的一半。在对死因的统计分析中提示,SCD仅次于癌症的死亡人数,其中约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所致。中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SCD,全世界每年约300万人发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却不足1%。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有良好救治设备和训练有速的工作者条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于5%,因此其预防远重于治疗。

  问题二:关于心律失常的防治,目前在国际上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动态?

  答:西方发达国家的心律失常防治知识和技术普及较好,许多国家已将心脏急救培训立法,严重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体系也比较完善。此外,政府,学术团体,媒体仍然积极关注心律失常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知晓的宣传活动。如英国心律联盟2004年发起心律失常知晓周,并发展为世界心律失常知晓周;美国2006年开始发起心脏骤停知晓日,国会去年宣布支持每年10月为心脏骤停知晓月,在此期间,举办各种宣传和公益性活动。

  此外,2008年ACC/AHA/HRS联合更新了《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对目前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对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ICD的置入适应症进行了更新。同年,在导管消融治疗方面,ACC/AHA/ACP共同推出了《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临床工作指标评价共识》。

  问题三:心律失常有哪些治疗方法?

  答:目前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从1914年开始应用奎尼丁治疗心律失常以来,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已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药物对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功不可没。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分为四类:Ⅰ类――钠通道阻滞剂,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钙拮抗剂。这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参差不齐,其中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效果最好,这类药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疾病效果好,但对心脏以外的器官如甲状腺危害较大,因此有人称这类药物为“桥梁类”药物,只可短期使用。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成为心律学发展的里程碑。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运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取得满意效果后,射频消融术现已成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基质的认识,经导管射频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因此,在经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和特发性室速/室颤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室速/室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已引起全世界众多心电生理学家的目光,被认为是心律学领域的下一个突破口。最新公布的EHRA/HRS经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已明确出对于有复发室速的患者应当尽早行经导管消融治疗。

  问题四:能否解释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一、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患者在没有遭遇心脏猝死事件之前,但已被确诊是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一后,就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植入ICD等。二级预防则是在发生心脏猝死等严重事件之后再植入ICD。对心脏猝死的一、二级预防研究也已证实,对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目前ICD植入为预防心脏猝死的首选方法,2008年公布的ACC/AHA/HRS指南也充分肯定了ICD作为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重要地位。总之,一系列研究事实证明加强对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一、二级预防是最重要的防治策略。在我国,除强调心脏猝死的二级预防外,应积极倡导一级预防,并向全社会普及相关防治知识。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