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www.nursesky.com作者:佚名来源:不详点击:【字体:小大】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其临床特点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的三凹征、青紫和呼吸衰竭。
【诊断】
1.病史多发生在早产儿,母亲有糖尿病,或有围产期缺氧等高危因素的产婴。询问出生时呼吸表现,是否在生后12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
2.体检注意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温不升、缺氧、发绀、三凹征、腹膨胀等情况。有无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中细湿簟⑿脑嗬┐蟆⑿囊羧酢⑿穆视煽毂渎⑿那扒账跗谠右簟⑿乃ァ⒅芪а匪ソ摺⒛匀毖酢⑷硭住⒓∪夂凸亟谒沙诔仕劳苎厥馓逦弧⒎从οУ取
3.检验
①脐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血HCO3―浓度、钠、氯测定。
②生后30min内,抽取胃液或咽部吸出物1ml,加无水酒精1ml,混合振荡15s后静置15min,沿管壁周围有一圈泡沫者为阳性,可基本排除此病,如阴性则提示本病之可能。
③有条件时在生后6h内取胃液或咽液测定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正常>2:1,轻度为1.5~1.9:1,重度<1)。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对病情作动态观察
I级:两肺野透光度减低,有细小颗粒状和网状阴影。
Ⅱ级:Ⅰ级+支气管充气影,呈秃叶树枝状。
Ⅲ级:Ⅱ级+心缘和膈缘模糊。
Ⅳ级:大片状透亮度减低或普遍密度增加,呈毛玻璃样,称为白肺。
【治疗】
1.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将Ps200mg/kg混悬于4ml生理盐水中,由气管导管分别在4个不同体位(仰卧,左、右侧卧,再仰卧位)滴入,并分别用面罩气囊复苏器加压呼吸1~2min,使Ps在两侧肺内均匀分布、隔12h重复同剂量,生后2d内重复治疗2~3次。
2.氧疗及人工通气
(1)轻症(Ⅰ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口罩或头罩给氧,维持PaO2在6.7~10,7kPa(50~80mmHg)。
(2)中症(Ⅱ级):考虑气管插管持续正压呼吸(CPAP)给氧。
应用指征:
①病人有自主呼吸。
②孕周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者生后立即使用。
③用于一般氧吸入无效者。
④当吸入氧浓度已达60%,而PaO2仍<6.7~8.0kPa(50~60mmHg)者。
⑤停用呼吸机以前。
(3)重症:(Ⅲ、Ⅳ级)或临床上有明显恶化趋势的病例,考虑间歇正压通气(1PPV)或间断辅助呼吸,要在用呼吸器和气管内插管时施行,是保证有效通气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适用于:
①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暂停者。
②CPAP使用失败者。
③当吸入氧浓度达60%~100%时氧分压<6.65kPa(50mmHg)者。
④PaCO2>8.0kPa(60mmHg)或迅速上升者。
3.纠正酸中毒首先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使PaC02降至正常,如伴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可给5%碳酸氢钠3~5ml/kg加等量5%~1.0%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注入。如30min后无好转,可重复同剂量一次。呼吸性酸中毒需用机械通气治疗,不应给碱性药物,有条件需根据血气结果及时纠正酸碱紊乱。
4.支持营养及水电平衡最初1~3d内可停止喂养。每日液量60ml/kg左右,每日供给热能209kJ/kg(50kcal/kg),可以输新鲜血或血浆10ml/kg。
5.防治感染因肺不张,气管内插管和脐血管插管均增加感染之可能,除全身用抗生素外,还需气管内滴注抗生素,需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6.对症处理有心衰者应使用强心药物。另外可使用酚妥拉明,每日剂量为0.5~1ml/kg加入10%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此药有扩张肺血管,增加供氧的效果。
【护理】
1.按新生儿或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处理。
2.注意保暖,未成熟儿应放入32~34℃,相对湿度50%~60%的环境中,保持腹壁皮肤温度在36.5℃。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气管内粘液,头侧位以利分泌物流出,防止吸入呕吐物。 4.生后最初1~3d病情缓解前,暂禁食,出生3d后可经鼻饲喂奶,奶量逐渐增加。至第7d奶量可达100ml观察有无腹胀,呛奶。
5.有条件可用监护仪监测呼吸、心率、血压。
【治愈标准】
呼吸困难、肺部异常体征消失,血气分析正常。胸部X线检查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