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
2.1在初诊年龄<2月的20例(20眼)患儿中(治疗组、对照组各为10例),经滴眼液治疗后,脓性分泌物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无1例能通过滴眼及泪囊按摩法治疗而痊愈。
2.2治疗组52例(65眼),经一次泪道加压冲洗后痊愈有5例:对照组48例(50眼),经一次泪道加压冲洗后痊愈有5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6,P>0.05)。
2.3治疗组60眼,对照组45眼经泪道探通治疗,通过率为100%。全部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行泪道冲洗,治疗组(65眼)仍保持通畅为60眼,占92.3%,对照组(50眼)仍保持通畅为31眼,占62.0%,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72,P<0.01)。第6期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新生儿泪囊炎100例临床观察李靖宇
新生儿泪囊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多数在出生后3d出现相应的症状,绝大多数患儿是由于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出生后鼻泪管在鼻腔出口处的Hasner瓣未萎缩退化,或由上皮碎屑堆积堵塞鼻泪管,致泪液长期潴留而继发感染,形成泪囊炎。患儿的就诊时间多在出生后5d~6个月。对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原则以往主张先用非手术疗法,如无效则在1周岁后在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2]。本组中20例接受泪囊按摩法治疗的患儿,无1例治愈;在接受泪道加压冲洗的115眼中,8.7%通过治疗而痊愈,大部分的患儿必须通过泪道探通而痊愈。由于新生儿泪囊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眼部发育,威胁眼球的安全及视力的提高,所以应该积极治疗。另外,若长时间不予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阻塞的残膜会越来越厚,伴随的炎症瘢痕常使泪道出现严重而广泛的狭窄,遇有这类情况,若通过泪道探通难以解决者,则应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道中留置硅胶管进行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泪囊炎应尽早治疗,泪道探通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1岁并非泪道探通的禁忌证[3]。本组中接受泪道探通的患儿未见任何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由于小儿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较强,故将某些药物注入泪道可能有助于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我们将鱼腥草滴眼液滴眼并作为泪道探通的冲洗液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结果显示,可减少病情复发、提高疗效。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其味辛、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药理研究,鱼腥草主要含有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为敏感[4]。而该类细菌为新生儿泪囊炎主要致病菌。我们采用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结果表明:使用该滴眼液滴眼后,患眼症状减轻、脓性分泌物减少,与使用抗生素相似;使用该滴眼液作为冲洗液进行泪道探通,术后6个月随访行泪道冲洗通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目前,临床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在儿科的全身用药属于慎用或禁用,其滴眼液在婴幼儿应用的安全性尚未明确。鱼腥草对肝、肾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冲洗时患儿吞入该药液对胃肠道无明显的刺激作用。因此,使用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李风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11-212,1058-1059. [2]严密.眼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2-367. [3]赵晓简,邱国治,赵玲.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2(12):101. [4]高建生,接传红,李洁.鱼腥草的药理及眼科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15):53.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