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正常”的胰岛素瘤“胰岛素正常”的胰岛素瘤作者:马刚郭…文章来源:《消化外科》2006年4月第4卷第2期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2-2114:36:21
【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瘤胰岛素水平正常的原因,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82年6月至2005年10月诊断为胰岛素瘤,且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出现空腹或发作性低血糖症状,连续检测血糖,至少1次血糖值<2.8mmol/L。同期检测外周静脉血中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水平均<25mU/L。周围静脉血中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血糖比值(IGR)<0.3者5例,>0.3者7例。12例中8例进行了血清C-肽检测,6例高于正常。结论:少数胰岛素瘤患者的血胰岛素可在正常范围内,血胰岛素水平正常不能排除胰岛素瘤的诊断。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岛素瘤
InsulinomawithnormalplasmainsulinlevelMaGang,GuoKejian,ShenXiaodong.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ausesfortheinsulinomawithnormalplasmainsulinlevel.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2casesofinsulinomafromJune1982theOctober2005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Allthe12patientswerecharacterizedbyspontaneousfastinghypoglycemia.Duringhospitalization,thefastingplasmaglucoseconcentrationsinthesepatientswereaslowas2.8mmol/L,andtheconcomitantplasmainsulinlevelswerelessthan25mU/L.Theinsulin/glucoseratio(IGR)washigherthan0.3insevencases.IncreasedplasmaC-peptidewasseen insixcasesofeight.Conclusions:Normalplasmainsulinconcentrationinapatientwithhypoglycemiashouldnotexcludethediagnosisofinsulinoma.
【Keywords】pancreatitistumor;insulinoma
胰岛素瘤约占全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75%,为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据统计,国内1981年1月至1999年10月近20年共报道胰岛素瘤1438例[1],目前为止已超过2000例。因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原分泌过多,引起患者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因此,血胰岛素的水平增高成为诊断胰岛素瘤的金标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982年9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19例胰岛素瘤患者中,12例血胰岛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2年6月施行血胰岛素水平检测后,共收治患者119例。其中临床症状典型,但血胰岛素水平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有12例,占同期收治胰岛素瘤患者的10.1%。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63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
1.2治疗情况:12例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直径1.0~3.0cm,其中2例位于胰头部,1例因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另1例行胰岛素瘤摘除术;余10例位于胰腺体尾部,8例行胰岛素瘤摘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1例胰岛素瘤摘除术患者出现胰瘘,经外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22d痊愈。其他患者术后经过顺利,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左右,血糖检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本组患者均出现空腹或发作性低血糖症状,空腹及发作时连续检测血糖,至少1次血糖值<2.8mmol/L。同时检测外周静脉血中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mmunoreactiveinsulin,IRI)水平,结果均在正常范围(<25mU/L)。周围静脉血中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血糖比值(IGR):<0.3者5例,>0.3者7例。12例中8例进行了血清C-肽检测,6例高于正常。
胰岛素瘤为少见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引起的各种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因为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不易得到肿瘤的定位诊断,而被误诊,延误治疗。也正因为如此,诊断时更注重空腹时的血胰岛素水平[2-3]。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β细胞首先合成大单链的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然后从N末端迅速脱落掉一节前肽片段,形成胰岛素的前身物――胰岛素原(proinsulin),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5%左右。胰岛素原由胰岛β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后被转移至高尔基体,包以被膜,形成β颗粒,并不断地在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形成胰岛素和C-肽。当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作用于β细胞时,在钙离子参与下,由微管微丝系统,使β颗粒移向细胞表面并排出细胞,经毛细血管内皮进入血液。葡萄糖是生理条件下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摄食含有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混合食物也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他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均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肾上腺素是惟一能抑制其分泌的激素。一般说来,胰岛素瘤呈自主性分泌,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均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必然是胰岛素瘤的伴随改变。而本组119例患者中,12例(10.1%)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与通常的胰岛素瘤不符。Service[4]也注意到近20%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水平并不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在进行胰岛素水平检测时,采血后标本并未立刻冷冻,导致胰岛素分子被内源性酶消化降解,影响了检测水平[5]。因胰腺β细胞同时释放相同浓度的胰岛素和C-肽,而C-肽不具生物活性,不易被其他脏器摄取和降解,所以C-肽浓度的变化可真实地反映β细胞的分泌功能。故在行血胰岛素检测的同时,还需行C-肽检测。(2)部分胰岛素瘤的分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血葡萄糖水平影响。当血糖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对肿瘤起到负反馈作用,抑制其释放胰岛素。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胰岛素水平不高可能是受到低血糖的影响,IGR是增高的[6]。本组患者中有7例,胰岛素水平正常,但IGR增高,可能就是这个原因。(3)有些胰岛素瘤主要或完全分泌类似胰岛素活性的,且能够调节葡萄糖代谢的激素,如胰岛素原。而目前应用的胰岛素检测试剂盒仅有0.3%可以与胰岛素原产生交叉反应,因此才会有这部分患者未能检测出激素水平的高低。随着胰岛素原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将能有益于提高胰岛素瘤的诊断水平。Piovesan。[5]报道1例胰岛素瘤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为正常低值,而胰岛素原水平明显增高,若按传统的诊断方法就不大可能诊断为胰岛素瘤。临床上,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仍是胰岛素瘤最主要的诊断依据。胰腺占位病变与Whipple三联症是胰岛素瘤患者行开腹探查的确切指征;少数胰岛素瘤患者的血胰岛素水平可在正常范围内,故血胰岛素水平正常不要否定胰岛素瘤的诊断。
参考文献略
文章录入:bjwangjf责任编辑:bjdengxc本站信息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或由相关个人提供,目的在于学习和交流之用,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下一篇文章:郑州首场京、豫肿瘤名家大型咨询报告会圆满结束上一篇文章:常见肿瘤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