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眩晕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2009-11-26 www.wccdaily.com.cn A +

眩晕病根可能在颈椎  一位眩晕症患者,一晕晕了20年,四处求治,找不到原因。最近因颈椎病变到四川康骨医院求治,陈关富副院长在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并做CT检查后找到了眩晕的病根―――颈椎病变。通过治疗,患者不仅颈椎症状有所好转,困扰她20年之久的眩晕也随之好转,出院后再也没有犯过。陈关富医生能够准确找到病因绝非偶然,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一直注意对颈源性疾病的分析研究,2006年10月,由他和我省另一位著名骨科医生赖志刚共同编著的医学专著《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不但详细介绍了颈部解剖与生物力学结构,还就颈源性眩晕的发生与颈椎周围组织的关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治疗方法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和介绍。其中,寰椎水平旋转移位型颈椎病和寰椎椎动脉沟环综合征为作者最新发现。该书的出版对提高临床医师对颈源性眩晕的诊治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成眩晕缘于颈椎病
  陈关富医生介绍说,眩晕是眼发花和头发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经常一同出现,故称眩晕。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眩晕,除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的颈椎病外。心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眼病、非运动错觉、内分泌疾病(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紊乱)、血液病(恶性贫血等)、神经官能症等都可以导致眩晕,但以颈源性眩晕多见,有报道称六成眩晕缘于颈椎病。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颈椎病发病率约为17.3%,在这些颈椎病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多达半数以上,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表现为阵发或持续的头晕胀、头部晕蒙感,稍重者可出现头重脚轻、步态不稳、身体倾倒感,重者则出现天旋地转、甚至晕倒。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颈椎病为什么会引起晕?
  陈关富医生指出,颈源性眩晕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以及交感神经等各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痉挛、狭窄而造成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其中,颈椎失稳是引起年轻患者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位于后颈部的寰枢关节失稳,作者发现有95%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除前辈已经总结出的寰椎前移、侧移、仰旋移位、俯旋移位四种类型外,作者最新发现,在颈源性眩晕病例中,寰椎水平旋转移位的不在少数,这类患者的眩晕多在相对固定的动作如起床卧床时发生或加重,采用常规的X线、CT、核磁共振都难发现病理改变,而对这类患者作寰椎CT扫描,可发现寰椎发生了水平旋转移位,一旦将移位纠正,患者的眩晕便会神奇地消失。
  在对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过程中,本书作者也积累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法则为:针刀松解-手法矫正-内外用药-外围固定,加上功能锻炼,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眩晕等症状也随之消失。
  温馨提示:冬季是颈源性眩晕的高发季节,如果你正遭受眩晕症的困扰又找不到原因,欢迎致电028-87059333和13808006048,《针刀治疗颈源性眩晕》一书的两位作者将乐意为你解答疑难。
  虹军/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