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运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176例,随机分成调节植物神经组、单侧下鼻甲激光治疗组、常规药物组。结果激光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调节植物神经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侧下鼻甲激光组与调节植物神经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在免疫学检查中无法查出特异性的抗原。我们认为,作为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原则,让鼻黏膜植物神经恢服其原有的平衡功能是主要治疗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从概念上将血管运动性鼻炎规定为鼻腔黏膜植物神经功能异常,通过干预鼻黏膜病态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使鼻黏膜植物神经功能寻找另外一个平衡点,用此方法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探讨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病的机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因鼻部症状来我院诊治的176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主诉鼻塞、清鼻涕、喷嚏、搔痒感等。本组患者均行MAST检查,结果呈阴性;皮肤过敏反应检查呈阴性;用组胺做鼻部诱发反应检查呈阳性反应;鼻腔检查与付鼻窦CT扫描未见息肉或肿物。所有患者诊断血管运动性鼻炎时,通过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排除感染、内分泌障碍所引起的鼻炎,或过敏性鼻炎。术前2周内禁用激素,抗组胺等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本组患者均无吸烟史或其他疾病。
1.2方法调查以资料回顾与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为主。将患者随机分成3个组,每个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1.2.1调节植物神经组62例,男24例,女38例,1566岁,平均37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同时嘱患口服路滴美+谷维素。
1.2.2激光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1871岁,平均35岁。用YAG激光对单侧相对较大的下鼻甲黏膜进行凝固治疗,用车翔等[1]的方法进行激光治疗,而另外一侧的下鼻甲未进行非凡施治。
1.2.3常规药物治疗组64例,男26例,女38例,1869岁,平均37岁。患者口服强的松+头孢氨苄。
1.3疗效评价治疗后26周内进行疗效评价,无效。与治疗之前一样,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患者对疗效不满足;有效。与治疗之前相比鼻塞、清鼻涕、喷嚏、搔痒感等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患者对疗效不太满足;显效。症状大部分好转,只是鼻塞、清鼻涕、喷嚏、搔痒感等症状中一些症状没有彻底好转,患者基本满足;全愈。鼻部无症状,与患病之前一样,患者很满足。另外对治疗方法无效时均采用激光治疗方法进行最终治疗。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1.0系统的MannWhiteny′sUtest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激光治疗组疗效优于调节植物神经组,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三组间疗效比较
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方法除了鼻腔局部喷雾激素以缓解鼻塞及鼻漏外,还可用Vidian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方法切断鼻黏膜的植物神经系统的方式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其疾病的根源是鼻黏膜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鼻黏膜血管舒宿功能的异常,及鼻黏膜腺体分泌功能的增多而引起[2]。
血管运动性鼻炎与付交感神经亢进有关,鼻腔黏膜付交感神经纤维来自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和鼻黏膜胆碱能微神经节后纤维[3,4]。目前对血管运动性鼻为鼻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主流为切断翼管神经[4,5]、筛前神经,毁损蝶腭神细节,凝固下鼻甲或是破坏鼻黏膜等方法,目的是降低鼻黏膜的敏感性[6,7],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有效果。
虽然血管运动性鼻炎主要的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是疾病的发病机制却与过敏性鼻炎从根本上来说不一致,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特异性抗原的剌激下的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鼻黏膜的这些免疫反应导致出现鼻塞、清鼻涕、喷嚏、搔痒感等系症状,所以诊断血管运动性鼻炎时应注重与变应性鼻炎的区别。
殷团芳等[7]认为下鼻甲前端黏膜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板机点”,我们试图用激光将这些下鼻甲黏膜下的板机点毁损的方式来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也有效地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我们认为,用激光等方法处理一侧下鼻甲黏膜时,其内部的的神经系统也会一同遭到破坏。双侧鼻黏膜的神经系统可能自成体系,并维持一定的生理功能,也就是对一侧下鼻甲黏膜神经系统的破坏能够影响另一侧鼻黏膜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这提示,两侧鼻黏膜血管的舒缩与腺体的分泌,是在局部神经系统严格的的控制下完成正常或异常的生理功能的,而其双侧鼻黏膜的神经系统很可能是鼻黏膜局部的植物神经系统。鼻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下鼻甲黏膜的植物神系统处于“病态平衡状态”或处于“瘫痪”状态,通过一些治疗手段,使这些处于异常功能状态下的神经系统重新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关键。然而,我们在处理一侧下鼻甲黏膜时,另一侧鼻腔的症状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治疗,我们认为,不管正常还是病态的功能状态下,双侧鼻黏膜的植物神经功能并不是孤立的。通过一些复杂结构,双侧鼻黏膜的神经系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形成系统,而这些系统又受到包括大脑皮层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大脑的皮层功能的正常,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情绪也在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侧鼻黏膜的局部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很可能受到更高级一些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我们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大部分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多或少地伴有抑郁症,或者抗抑郁药物可能具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熟悉的其他的调节机制,如心理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或其他的一些方式调节植物神经系的紊乱症状,而这种调节机制的完善也可以使病态的鼻黏膜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得以恢复正常。路滴美279.[5]FernandesCM.Themanagementofintractablevasomotorrhinorrhoeabytransnasalvidianneurectomy[J].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UniversityofNatal,1988,74280282.[6]ShevryginBV,RybalkinSV,PekliFF,etal.Correctionofmicrocirculatorydisorderswithlowenergylaserradiationinchildrenwithvasomotorrhinitis[J].VestnOtorinolaringol,2000,2:3133.[7]殷团芳,卢永德,陈季英.15%硝酸银局部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52例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8:218220.[8]杨宝峰,主编.临床药理学[J].北京:卫生出版社,20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