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血吸虫病

8.1.7血吸虫病

2009-11-26 www.med66.com A +

8.1.7血吸虫病【医学考研版】血吸虫病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病原体常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三种。
  1.病因和传播途径
  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在终宿主人体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雌虫可逆血流移动,在肠粘膜下层末稍静脉内产卵,卵随溃破组织进入肠腔,随粪便入水,孵化为毛蚴,遇中间宿主钉螺,经母胞蚴和子胞蚴阶段发育为尾蚴,离开钉螺,再次入水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尾蚴可钻入人体粘膜或皮肤内发育为童虫,随血流至全身。唯有通过肠系膜毛细血管到达肠系膜静脉的童虫才可发育为成虫。[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2.病理变化
  (1)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IgG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肉眼可见皮肤红色丘疹或荨麻疹,奇痒,持续数目后可自然消退。
  (2)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移行的器官的相应部位的充血、出血、水肿、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患者可出现发热过性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3)成虫所致的伤害:较轻;死亡成虫周围可引起嗜酸性脓肿。
  (4)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在肝、肠、肺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损害为本病主要病变。成熟虫卵的抗原物质可引起以增生和坏死为特征的严重变态反应。
  1)急性虫卵结节。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附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称为Hoeppli现象),实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结节周围是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此即嗜酸性脓肿。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2)慢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10天后,卵内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和钙化。病灶内巨噬细胞衍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此为假结核结节。
  (5)循环抗原引起的免疫损害:为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相应部位免疫复合物型炎症。
  3.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
  (1)肠道: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虫卵在肠粘膜下层和固有层沉积形成褐色稍为隆起的斑片状症灶,形成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脓血便。慢性期可引起肠壁增厚变硬或息肉状增生。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2)肝脏。以肝左叶明显。
  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及切面见灰黄色粟粒或绿豆大小结节。镜下见汇管区附近较多急性虫卵结节,肝窦充血、肝细胞水样变性、小灶坏死或受压萎缩。Kupffer细胞内可见血吸虫色素。慢性病例肝内见慢性虫卵结节及纤维化,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变之称。
  临床特点:由于窦前性门脉高压,较早就出现腹水、巨脾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等体征。
  (3)脾脏。后期,由于门脉高压,脾脏明显增大。
  切面可见:脾呈暗红色,质地坚韧,脾小梁增粗,脾小体萎缩甚至消失,可见有陈旧性出血、纤维化以及钙盐和铁盐沉积于胶原纤维所构成的含铁小结。
  临床特点。脾功能亢进、继发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4)肺脏。临床上急性期有咳嗽、气热、哮喘、肺部舻缺硐帧
  (5)其他器官。可引起血吸虫性肾小球肾炎,少数病例中,胰腺、胆囊、心、膀胱及子宫等器官内有血吸虫病变存在。
。相关新闻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