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血吸虫病

防治血吸虫病

2009-11-26 news.xywy.com A +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钉螺是其主要的传染源。血吸虫病患者,均有乏力、贫血、消瘦和劳动力减弱等症状;晚期患者则脾脏肿大,腹水,骨瘦如柴。据统计,建国时全国共有13个省、378个县的1000多万人患此病,。血吸虫病由此被称为“瘟神”。建国初期,湖南省血吸虫疫区人口感染率最高达80%,最低的乡村也在20%以上。50年代中晚期至60年代。血防工作贯彻积极防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在1956-1959年期间,形成了群众运动高潮。全省以围垦灭螺为主,结合药杀,处理钉螺面积400余万亩,消灭钉螺面积100余万亩,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设点治疗工作,抢治了大批急、慢性和晚期病人。血防人员深入洞庭湖广阔有螺湖洲,为每年春季的20余万打草民工开展集体防护和个体防护,使大批群众免受血吸虫病感染之苦。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同年,中央成立了中央血防9人领导小组,提出了限期消灭血吸虫病的要求。在1956年3月的会议上宣布了一个剿灭血吸虫病的7年计划。按计划,先用两年时间研究问题的所在,然后用三年时间铲除这一病症,最后用2年时间做扫尾工作。在头两年的研究期内,大量患者得到了国家出资培训出来的医护人员的治疗。1958年6月3O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通讯,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文章报道说,余江人民从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起,就掀起了全面歼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他们把血防工作同兴修水利结合起来,调整水系,开挖新的灌溉沟,形成一个新的脉络纵横的水利灌溉网,也消除了血吸虫的孪生地,给祖国医学史增添了新的一页。看到这篇通讯后,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人民领袖毛泽东,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诗篇《送瘟神》。  在1958年11月上海召开的全国寄生虫病会议上,大会决定扩大群众消除寄生虫运动的规模,并缩短了原计划彻底铲除5种主要寄生虫病所需的时间。这5种寄生虫病是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大会的决议称:“考虑到各地防寄生虫病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决心努力在明年彻底铲除这五种寄生虫病”。因此,(到1960年年初为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动员了上百万农民来铲除寄生虫的宿主。大部分疫情流行地区基本上消灭了疫情,疫情一度得到有效控制。

打印本页发布者的其他文章加入我的收藏推荐给好友相关点击:相关资讯相关问题相关疾病更多查看全部关于此文章的信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