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皮炎是指在稻田或其它水田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病.大多发生在春夏之农忙时期.致病原因有多种,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在我国最常见的两种是尾蚴皮炎及浸渍糜烂型皮炎.前者为鸟毕血吸虫尾蚴和毛毕血吸虫尾蚴引起,后者为水田温度较高、水中劳动时间过长,加之田水偏碱性,有脱脂作用,使皮肤组织松软,导致摩擦浸渍糜烂.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水渍疮"范畴,又名水渍脚丫烂疮.主因久浸水浆,水中湿毒或虫毒浸渍皮肤而成.
<诊断>一、现代医学
1.尾蚴皮炎的临床特点:(1)接触有尾蚴的田水后几分钟至1小时发病.(2)皮疹发生于接触疫水的部位,主要是踝部、小腿及手的皮肤.(3)基础疫水部位首先感觉瘙痒,随即出现点状红斑、丘疹,几小时后成为栗粒至黄豆大小的红色坚实丘疹,并可出现水疱、弥漫性红肿.(4)皮疹于3-4天达到高峰,1-2周消退.
2.浸渍糜烂型皮炎的特点:(1)轻者仅见指(趾)间皮肤肿胀、浸渍、发白、起皱,伴有痒感.(2)重者除以上损害外还可发生局部角质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感觉疼痛,影响劳动.掌跖亦可发生蜂窝状角质剥脱.(3)停止下水,保持干燥,约1周左右可痊愈.
综上所述,根据有明确的接触疫水的病史,或连续长时间下水田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有条件时,可进行水疫、尾蚴和水温调查,有辅助诊断意义.
1.辨证依据:(1)趾(指)间皮肤浸渍发白,起皱、瘙痒.(2)继则糜烂、流水伴烧灼、疼痛不适.
2.临床分型:(1)浸水部位皮肤发痒,继而出现点状红斑,以后发展呈红色的丘疹、丘疱疹、水肿性红斑,顶端可有虫咬痕迹,剧痒或刺痛.此为水湿虫毒型.(2)指趾间及邻近部位皮肤肿胀、发白、起皱、糜烂、渗液,甚至化脓,自觉痒痛.此为湿热毒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