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表现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2006年第4卷第21期 | 39康复网 | 医

2009-11-26 www.39kf.com A +

1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以“乏力、咳嗽、憋气1周,双下肢水肿3天”患者缘于1周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初步诊断为:(1)急性肾小球肾炎;(2)营养不良性贫血;(3)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4)肺炎。给予抗感染,利尿、降蛋白、保肾,纠正贫血,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乏力、咳嗽、憋气等症状缓解,双下肢水肿消退。复查尿常规:蛋白(-)、隐血(1+)。但6月26日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每日升至39℃,热型呈现弛张热,血常规:WBC13.9×109/L,RBC2.48×1012/L,Hb66g/L。尿常规:蛋白(3+)、隐血(3+)。尿本周蛋白阴性。再次骨穿示:粒系核左移,浆中易见空泡,颗粒增粗骨髓象。心脏彩超:(1)动脉导管未闭;(2)考虑右肺动脉赘生物;(3)左房左室增大;(4)二尖瓣少量返流;(5)肺动脉瓣少量返流。血培养:草绿色链球菌。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明确。2讨论2.1初步诊断的依据患者发病1周,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抗“O”滴度升高,血清补体C3降低,故可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但患者贫血无法解释,遂行骨穿以明确,结果显示粒红二系骨髓增生象。考虑营养不良性贫血。根据心电图、彩超、胸片结果,故可做出初步诊断。2.2漏诊的原因如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论在病因、治病菌的临床表现和对治疗的反应上,与经典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比都发生了变化。对此,临床医生要有足够的认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肾损害临床及病理改变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因此,对于肾脏病患者,不能只注意到肾脏本身,也要重视全身疾病对肾脏的影响,尤其是对伴有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变的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应尽早行血培养及心脏超声检查,明确有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存在。如果条件许可,应行肾活检帮助诊断。  作者单位:262500山东青州,青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宋青)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