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异位胰腺

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

2009-11-26 www.daifumd.com A +

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

发布时间:2001-12-1213:00阅读次数:留言:[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留言】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 Vol.17 No.6 P.380

胃异位胰腺并发溃疡三例报告郑建华 刘忠达 陈成龙

  例1男,45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0余年,近1个月来加剧伴解柏油样便2次,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病房。胃镜检查:胃窦大弯距幽门3.5cm处见一3cm×2cm×1.5cm隆起性肿物,其表面有一直径0.5cm大小的溃疡,附有少量血痂,形状不规则,边缘整齐,周围粘膜正常,胃镜诊断:胃粘膜下肿物伴溃疡,活检报告为慢性炎症。住院治疗20多天,因效果不佳,大便潜血持续++~+++,转外科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报告,胃粘膜缺损溃疡形成,其底和肌层中及周边胃粘膜下可见胰腺组织、腺泡及导管,诊为胃异位胰腺继发溃疡。  例2男,54岁,上腹部胀痛不适20余年,近2个月来疼痛加剧,胃纳减退、消瘦。胃镜检查:胃窦小弯距幽门3cm处见一直径1.5cm大小的溃疡,形态不规则,溃疡面上附有白苔及少量血痂,靠近幽门侧溃疡边缘略隆起,表面粘膜正常,胃镜诊为:胃溃疡恶变,活检报告为胃粘膜慢性炎,经内科治疗半个月后症状未见缓解,进行第二次胃镜检查,溃疡比第一次略有增大,在边缘取活检报告为少量胃粘膜及胰腺组织,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胃粘膜下及肌层异位胰腺继发溃疡。  例3男,3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3年,近10余天加剧伴呕吐咖啡色液体3次入院,胃镜检查见:胃窦大弯距幽门1.5cm处有1.5cm×1.5cm×1cm隆起性肿物,表面有一0.5cm直径的溃疡,较浅,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胃镜活检报告为胃粘膜慢性炎,内科住院治疗1周因仍间歇性呕吐,大便潜血++~+++,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胃粘膜缺损溃疡形成,异位胰腺主要位于浅肌层,部分位于深肌层及浆膜下,腺体间质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诊为胃异位胰腺伴感染并发溃疡。  讨论胃异位胰腺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虽有不少病例报道,但并发溃疡者尚少。临床上异位胰腺的发病年龄常以40~60岁居多,男女性别比约为3∶1,本文3例均为男性,且年龄都在40岁以上,与文献报道相符。临床上仅半数病例有症状,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消化不良及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幽门梗阻及出血症状,本文3例均有多年“胃病史”,在短期内病情加剧伴消化道出血,这可能与异位胰腺基础上继发溃疡形成有关。  异位胰腺并发溃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异位胰腺分泌碱性胰蛋白酶能消化粘膜;(2)由于异位胰腺肿块压迫粘膜,使粘膜变薄、萎缩和循环障碍,发生变性、坏死、溃疡形成;(3)胰管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可导致继发感染局部坏死继而溃疡形成,本组3例的病理改变也为上述发生因素提供了形态学根据。  异位胰腺导致消化道出血其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有人认为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覆盖异位胰腺上的粘膜发生溃疡而致,也有人认为异位胰腺的组织刺激,使周围粘膜充血糜烂造成出血,本组3例均有出血,可能系溃疡侵蚀血管所致。因此临床上无论是内镜发现的胃部的溃疡改变,还是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在排除胃部其它疾病的同时也应考虑胃异位胰腺继发溃疡之可能。作者认为胃异位胰腺继发溃疡除部位及形态与普遍消化性溃疡不同外,其发生机制是不同的,应将异位胰腺继发的溃疡列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由于异位胰腺可并发各种疾病甚至恶变,对本病的治疗一般认为以外科手术为宜,使用治疗溃疡药物效果不理想。国内文献报告了2例内镜下电灼摘除的病例,开创了本病的非手术治疗的新方法。

(编辑)[M]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留言】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