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

2009-11-26 www.clinixoft.com A +

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周庚生:《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一)用思维察觉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自我意识。自我觉察的特征:1.各种心理活动都被体验为属于我,或和由我发动。2.不论心理活动多么纷繁复杂,都是由我这个最高统帅在指挥着,这使我感到自我是个统一的整体。3.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一个我。4.我体验到,我与非我截然不同,分辨清楚。据此,我们可以将各种异己体验,作为自我意识障碍而加以叙述。(二)人格解体:患者感到"我"已经脱离,变得不真实或不存在了,或将自己视为受异己力量操纵的,或是自动化的机体,毫无生气。这种体验称为人格解体,常伴有现实解体。该症状见于神经症、颞叶癫痫、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早期。(二)现实解体: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了,疏远了,隔膜了,失去生气了,不真切了,连熟人、亲人、熟悉的工作地点、居室也觉得变了样,好像这一切都似梦中的情景。(三)异己体验:正常情况下,由意志发动和中止的活动,如:思考,被病人体验为与本人的意志无关,而是由某种无形的力量所发动或中止,这种体验叫做异己体验。下面六种异己体验,是一种原发性病理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1.思维被撤走:病人在思考的进程中,突然感到接着就要想到的思想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抽走了。2.思维阻塞:病人感到思维的进程中,某种无形的力量把他的思维一下子完全切断了,堵住了,使他一下子丧失了思考能力。3.思维插入:在思考进行中,病人感到他的某些思想不是他的,不是出自他的意想,而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强制插进来的。4.躯体被动体验:在说话或活动肢体时,病人感到运动不是随意的,不是出自他的意志,而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引起的运动。5.情感被动体验:感到自己的情感被一种外来的力量控制、支配。6.冲动被动体验:病人感到某种内心冲动不是由他本人发动的,不是出自本人的意志,而是某种无形的力量作用的结果。季建林主编《精神医学》自我意识或称自我体验,指个体对自身精神状况和躯体状况的认识。这一概念与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学派的"自我"不同。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与客观环境相对独立的单一的个体。自己的精神活动完全由自己控制,并为自己所认识。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体。常见的自我意识障碍有:人格解体、双重人格、自我界限障碍、自知力缺乏。(一)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指患者感到自身已有特殊的改变,甚至已不存在了。有的患者感到世界正在变得不真实,或不复存在,则称为现实解体或非现实感。有些患者感到自己丧失了与他人的情感共鸣,不能产生正常的情绪或感受。多见于抑郁症,也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二)双重人格(doublepersonality):指患者在不同的时间体验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动,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是自我单一性的障碍。除了自我以外,患者感到还有另一个"我"存在。或者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常见于癔症及精神分裂症。(三)自我界限障碍(selfboundarydisorder):指患者不能将自我与周围世界区别开来,因而感到精神活动不再属于自己所有,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说出来,他人也会知道,称为思维被洞悉感或思维播散;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冲动和行为不是自己的,而是由他人或某种仪器所操纵或强加控制,称为被控制感。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偶见于癫痫及其他精神障碍。(四)自知力缺乏(lackofinsight):又称内省力缺乏,指患者对自己疾病的判断和认识能力的缺乏。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精神病理病态称为有自知力,认为自己的精神病理状态不是病态称为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为有部分自知力。判断有无自知力有4条标准:1.患者意识到出现别人认为异常的现象;2.患者自己认识到这些现象是异常的;3.患者认识到这些异常是自己的精神疾病所致;4.患者意识到治疗是必须的。通常,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病理状态不能作出正确的估计,不能意识到疾病前后精神活动的改变,不能认识自己病态行为与正常人的区别,因而常常否认有病,抗拒治疗。多数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不完全,神经症患者的自知力多数存在。自知力不但是诊断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判断患者能否配合治疗和疗效的标准之一。1.周庚生:《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P182.季建林:《精神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26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