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2009-11-26 health.enorth.com.cn A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伤后3天内发生的血肿且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在硬脑膜下血肿中,急性的发生率最高,约占70%。常继发于严重脑挫裂伤,特别是对冲性脑挫裂伤。挫裂伤源是出血的主要来源,少数出血为静脉窦旁桥静脉撕裂引起。早期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相似,伤后多呈持续昏迷,且因血肿增大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常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受压和脑疝表现。及时手术减压虽能挽救部分伤员的生命,但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其原因不仅由于出血,更主要是因为严重的多发性脑挫裂伤和继发性脑水肿所致。

  1.伤后昏迷较重,中间清醒期或好转期少见,继而昏迷程度渐加深。2.局源性脑症状较多见,如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3.喷射性呕吐和躁动较多见,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4.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侧瞳孔散大后不久,双侧瞳孔亦散大,出现去大脑强直和病理性呼吸等表现。

  1.有头伤史,伤后昏迷较重,有或无“中间清醒或好转期。”2.有脑挫裂伤和进行性脑受压征象。幕上血肿常出现同侧颞叶勾回疝综合征。晚期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病理性呼吸。3.幕上血肿时,颅脑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可有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大小。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肿。

  1.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止血和减压。2.保守治疗:血肿较小,临床症状稳定时采用,但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3.对症治疗。

  1.治愈;血肿消失,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遗有颅骨缺损。2.好转:血肿消失,症状好转,遗有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可自理或部分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3.未愈:血肿未完全消失、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人多数于头伤后,昏迷呈进行性加深,病情急剧恶化,需迅速转送到具备开颅术条件的医院诊治。CT是最具有诊断意义的首选检查专案。一旦明确诊断应紧急手术,即使提前几分钟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病人和生存质量也极为重要。血肿常发生在着力部位或对冲部位,病情危急而来不及作任何检查时,医生可根据头部着力点、受伤方式和神经定位体征而确定钻孔位置,进行血肿清除和减压术,从而赢得治疗时间。

  用药指南:1.血肿量较少的病人按脑挫裂伤处理,给予甘露醇、速尿、激素等药物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2.术后的重症病人需酌情使用脱水药物。3.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注意肺部感染。4.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液体和支援疗法(如输血、使用人血白蛋白等)。5.给予神经营养性药物。6.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A]常规用药:?维素阿魏酸酯苯妥英钠[B]可选用药:盐酸比硫醇脑复新胞二磷胆碱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