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词条婴儿肠痉挛目录概述病因临床诊断检查化验项并发症治疗方法预防注意事项编辑本段概述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在小婴儿,可从哭吵的程度和强度来了解是否存在肠痉挛。编辑本段病因 一,胃肠道因素。
(一)肠道气体产生过多。
肠道气体有四大来源:吞下的气体;中和胃酸产生;从血中弥散而来以及细菌发酵产生。
(二)肠道动力增高。
(三)胃肠道激素。
(四)饮食因素,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儿发生肠痉挛与母亲饮用奶有关,食物过敏可能是肠痉挛发生的一个原因。
(五)其他因素。
二,非胃肠道因素。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发作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编辑本段检查化验项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便常规。
3.生化全项。
4.腹透。编辑本段并发症 尽管婴儿过度哭吵给父母带来不安,但肠痉挛的孩子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1岁时盖泽尔智测正常,没有过多的发生胃肠道感染或过敏。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可根据肠痉挛的评分结果决定治疗,评分参照哭吵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哭吵的伴随症状,父母对孩子哭吵的看法,如果哭吵与肠痉挛有关,但哭吵不剧用第一,第二级治疗方案;如果是严重肠痉挛者,采用第三级治疗。
一、第一级治疗给孩子以抚慰,摇动孩子、减低环境噪音、用热水袋捂婴儿腹部;对家长给予支持和关心;可服用中药或二甲基硅油,一些中药具有解痉作用,服用中药(洋甘菊,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组成的粉末)7天后,肠痉挛改善、但夜醒次数未见减少,二甲基硅油是一种非吸收性药物,通过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使气泡融合或弥散,促进气体排出、对人体无副作用,试图用它来减少肠道气体,但有关它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用二甲基硅油与安慰剂做自身交叉对照研究,1/4-2/3患儿症状有改善,但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他减少肠道气体的药物如活性碳,α-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气体或帮助消化高纤维素食物,减少发酵产气、但目前对肠痉挛的疗效尚不肯定。
二、第二级治疗即药物治疗,可用解痉药(如西托溴铵)能阻断平滑肌的毒蕈碱型受体,还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无效者可用盐酸双环胺,它作为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具有阿托品样的解痉作用,并有一定的中枢安定作用,在治疗婴儿肠痉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近来有研究发现,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此药可发生呼吸暂停,使此药的应用受到限制,至今尚无一种完全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肠痉挛。
三、第三级治疗改变饮食和/或药物治疗,母乳喂养的母亲不食用牛奶,奶制品、鱼和蛋;人工喂养儿给予豆奶或水解酪蛋白的奶方,能明显改善婴儿肠痉挛,对于CMPI引起的肠痉挛者,去除牛奶蛋白、改用豆奶或水解蛋白后,71%-88%的患儿症状有改善,由于药物治疗(如盐酸双环胺)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时疗效不理想,饮食改变可能比用药更适宜。编辑本段预防 要预防肠痉挛,家长在节假日期间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孩子的饮食起居,避免孩子吃过量的冷饮及不易消化的食品,一旦出现腹痛现象,应立即联系保健医生,及早治疗。
1,喂母乳的妈妈少吃一些引起胀气的食物,例如:牛奶、苹果、甜瓜;
2,平常要多给宝宝顺时针按摩肚子,在宝宝哭闹的时候也可轻轻的帮他按摩;
3,哭闹的时候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不过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也可以双手摩擦后按在宝宝肚子上热敷;
4,尽量不要让宝宝哭,因为哭的时候会吸入空气引起胀气;
5,没有特别需要不要给宝宝吃安抚奶嘴;
6,吃完奶一定要多拍拍后背让宝宝吐出吃进去的空气。
7,定时喂奶、2个月的宝宝大概3小时吃一次奶,3个月以上的宝宝4小时一次,中间宝宝闹吃就喂水,有规律的进食对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好处。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应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肠蛔虫病、泌尿系结石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