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周期性麻痹

周期性麻痹 低血钾 发病时间 诱因 合并症,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0例临床分析

2009-11-25 www.fx120.net A +

何明丰刘绍辉刘冬松张英俭2005-12-1313:49:50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年9月第2卷第9期

【摘要】目的提高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的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7年~2001年急诊室救治的40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就其发病时间、年龄、诱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共收集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40例,符合低钾标准(钾离子浓度<3.5mmol/L)及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发病月份在4~6月有17(42.5%),7~9月有10例(25.0%);年龄段在21~30岁有18例(45.0%),31~40岁有13例(32.5%);发病时自述无明显诱因16例(40.0%),早晨发病9例(22.5%),劳累后发病8例(20%),感冒后发病5例(12.5%);既往健康26例(65.0%),合并甲亢10例(25.0%),肾上腺腺瘤2例(5.0%)。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以男性为主,于4~9月份发病多见,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可有多种诱因和存在并发症,临床上对低钾性周期麻痹的发病的多种因素应予重视。

关键词周期性麻痹低血钾发病时间诱因合并症

Theanalysison40casesinetiologyof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

HeMingfeng,LiuShaohui,LiuDongsong,etal.

EmergencyDepartment,FoshanHospitalofTCM,Guangdong,528000.

【Abstract】ObjectiveImprovingtheknowledgeaboutclinicetiologyof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Methodsanalyzing40examplesofperiodicparalysistreatedinemergencyroomofmyhospitalfrom1997to2001,proceedsfrominvasiontime,age,predisposingcause,etc.Results40examplesof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matchthehypokalemicstandard(kalemicconcentration<3.5mmol/L)andclinicalperformanceofhypokalemic;17exampleshappeninApril-June(42.5%),10examplesinJuly-September(25.0%);18examples’agewasin21~30(45.0%),13examplesin31~40(32.5%);16exampleshappenwithoutpredisposingcause(40.0%),9examˉpleshappenatthemorning(22.5%),7exampleshappenafterfatigue(17.5%),5exampleshappenwithcold(12.5%);26examplessincetohealthy(65.0%),10exampleswithhyperthyroidism(25.0%),2exampleswithadrenoˉcortialadenoma(5.0%).Conclusion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mostlyhappeninmale,inApril-September,ageconcentrateinadult,withkindsofpredisposingcauseandcomplication.Soweshouldpayattantiontothemultiplekindsofcauseof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

Keywordhypokalemicperiodicparalysishypokalemicattacktimepredisposingcausecomplication

根据四肢乏力麻木及生化检查,低钾性麻痹在临床上诊断难度不大,但其发病的原因目前报道不多,本文对我院1997年~2001年急诊室救治的40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发病时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引起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生的多种因素,以加深对低钾麻痹的诊断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34例,女6例,男女比例5:1,临床均以四肢乏力来院求诊,表现为四肢肌力减退,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其中伴有头晕10例,胸前不适、胸闷5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生化检验钾离子均<3.5mmol/L,最高3.49mmol/L,最低1.13mmol/L,首次发病32例,多次发病8例,符合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诊断。有家族史2例。

1.2方法根据本组40例的门诊留观病例,登记收集其发病时间、年龄、诱因及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

2.1发病时间本组发病时间分布,1~3月发病有6例(15.0%),4~6月发病有17例(42.5%),7~9月发病有10例(25.0%),10~12发病有7例(17.5%)。

2.2年龄分布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以10年为单位统计,<20岁有2例(5.0%),21~30岁有18例(45.0%),31~40岁有13例(32.5%),41~50岁有4例(10.0%),>50岁有3例(7.5%)。

2.3发病诱因本组发病诱因以患者自述为主,其中自述无明显诱因或不明原因16例(40.0%);早晨发病9例(22.5%),其中晨起醒后发觉症状4例,进食早餐后发病5例;劳累后发病8例(20%),其中工作时精神紧张后发病3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发病5例;感冒后发病5例(12.5%),3例有服药史;另外夜间发病2例。

2.4合并疾病本组中既往较健康未诉重大疾病的有26例(65.0%);有甲状腺功能亢进10例(25.0%),其中入院检查发现甲亢的2例;肾上腺腺瘤2例(5.0%);慢性肺气肿合并糖尿病2例(5.0%)。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按发病时的血清钾浓度和症状可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3型,其中以低血钾型最多见。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可能与肌细胞功能异常有关,发作时细胞膜的Na+―K+泵兴奋性增加,使大量钾离子内移至细胞内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和对电刺激的无反应性,导致瘫痪发作[1]。临床上表现为四肢肌力减退,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极少累及颈肌、膈神经和脑神经支配的肌肉[2],同时生化钾离子应低于3.5mmol/L。本组40例中,均表现有四肢乏力的症状,但程度有差异,有的仅表现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但尚可走动,有的则肌力0级,未见累及呼吸肌病例,但有伴头晕胸闷症状病例,并根据查钾离子均低于正常,符合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诊断。仅2例有家族史(占5%),支持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国内以散发者多见的观点[2]。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5:1,表明此病好发于男性。

从本组病例观察发现:(1)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4~9月份为好发时间,尤其以4~6月份多见,其原因不甚清楚,可能与夏秋季易患感染发热性疾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有可能对血钾产生影响,再加上有些患者在治疗中用激素、抗生素等均易造成体内钾的失衡有一定关系[3]。(2)在年龄分布上,本组也显示出差异性,观察到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多发于20~40岁,目前也没有明确资料解释年龄差异原因,但20~40岁是人类在社会中肩负学习、工作、生活压力最大的时间,长期紧张的生活容易使内分泌调节功能的波动,这种长期应激状态使细胞兴奋性提高,也就是使细胞内外的钾离子平衡发生改变,从而容易诱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3]。(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常有一定的诱因[2],本组病例中多数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或不明原因,似乎与资料不符,这可能与患者文化素质,及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敏感程度和紧张程度有关,但同时也说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病的隐匿性。清晨和劳累后发病率较高,清晨是人体内分泌生物钟变化的开始,激素的水平变化大,细胞膜稳定性低,易造成电解质紊乱而发生低钾。而劳累特别是活动后劳累出现症状,主要与出汗体力消耗有一定关系。而感染如季节性差异原因一样,应激状态及药物影响可导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临床上对于多次发生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因。(4)同时在观察本组病例的多种合并症中,发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合并症。有的病例有长期甲亢病史,并多次发生低钾麻痹,有的则是因为低钾的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患有甲亢,本组中就有2例是入院后发现甲亢。所以甲亢病人应注意低钾麻痹的发生,同时低钾麻痹病人应注意排除甲亢疾病。

综上所述,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以男性为主,于4~9月份发病多见,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可有多种诱因和存在并发症,临床上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的多种因素应予以重视。

1金惠铭.病理生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7-919;2495.

3吴海东.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发病因素.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0,7(1):86.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

(收稿日期:2003-06-1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