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文章的视频宝宝洗澡宝宝抚触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并且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将宝宝生出来。假如子宫的收缩力不够,不能够将宝宝生出来,称为子宫收缩乏力。分为协调性宫缩乏力和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1、头盆不称或者是胎位异常:胎先露部不能够紧贴子宫下段以及宫颈内口,局部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
2、子宫局部因素:如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
3、精神因素:初产妇,尤其是35岁以上高龄初产妇,恐惧以及精神过度的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睡眠减少,膀胱充盈,临产后进食不足以及过多的消耗体力,均可以导致宫缩乏力。
4、内分泌失调:各种激素以及其受体分泌的变化不利于子宫的收缩。
5、药物影响:临产后大剂量镇静剂、镇痛剂以及麻醉剂,如吗啡、氯丙嗪、硫酸镁等,可以使宫缩受到抑制。
由于宫缩乏力,可以导致胎儿娩出的时间延长甚至不能够娩出。
1、协调性宫缩乏力:宫缩规律,只是收缩力减弱,对胎儿影响不大。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产妇自觉下腹部疼痛,拒绝按压,烦躁不安,严重者脱水、肠胀气、尿潴留等。
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疲乏无力、脱水、感染机会增加以及手术的可能性增大。
2、对胎儿的影响:由于分娩的时间延长,可以使胎儿的受伤机会增多,发生胎儿窘迫的机会增加。
在充分判断病情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加强宫缩力量的药物,如缩宫素等;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则要及时选择剖宫产。
主要是消除孕妇的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多进食,避免过多使用镇静药物,为分娩蓄积力量。另外,分娩之前及时排便排尿,必要的时候灌肠和导尿。
笑一个网(www.xiaoyige.com)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