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F治疗涉及面广,而且病程不同,治疗措施也不相同,如早期、中期主要防治目的为延缓病程的进展,而晚期则主要依靠代替疗法,如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般治疗
(一)水的平衡
CRF时,早期尿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多,特别是夜尿增多。后者主要是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而体内代谢产物需要较多的水才能从肾脏排泄。因此,患者如无水肿、心力衰竭等,不应盲目限水,每日入水量应补足前一日尿量,并外加水入量400~500ml/d,如有出汗、发热、室温高等情况,入水量应再适当增加。如果尿量少,体内水、钠潴留,特别是已有肺水肿、心力衰竭、稀释性低钠血症时,入水量必须严加限制。
(二)钠
轻度CRF或无水肿时,不需严格限钠,病情严重者,可根据病人体重、血压、尿量、肌酐清除率、血清钠、24小时尿钠等,结合病情,予以调整钠入量。多数病人,每日食盐应在2.5~3g左右,以此为基数,按病情调整。当有急性丢钠,如呕吐、腹泻、感染、发热等,应查血清电解质,当血清钠低于130mmol/L时,可增加食盐入量;如果血清钠低于120mmol/L,可用3%盐水200ml静脉滴入,并按血清钠变化情况,调整盐的入量。
(三)钾
低血钾在CRF病人很少见,如有低血钾,可口服钾盐,每日3g左右为基数,按血钾水平加以调整。该类病人,尿少,酸中毒,常有高血钾或高血钾倾向,有些药物,包括一些中药含钾较高,应避免使用。如已出现高血钾,应积极处理,可用降血钾树脂,其中以钙型树脂较好,口服或灌肠,国产制剂,口服15~30g,每日1~2次。中药大黄等灌肠均可根据情况应用。当血钾达7mmol/L时,可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或重碳酸钠、乳酸钠等,也可用 1∶3~1∶5胰岛素,加入 5% ~10%葡萄糖静脉滴注。与此同时,应采用无钾透析液,及时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四)酸中毒
近年来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小管间质损害明显,而且对决定预后有重要意义,其机制与小管产生 NH4增加有关。碳酸氢钠的给予,可减轻上述作用,因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即使是轻度代谢性酸中毒,也有经常予以碳酸氢钠治疗的必要。剂量根据病情而定。
纠正酸中毒应缓慢,以免低血钙者出现手足抽搐。轻度酸中毒,可口服碳酸氢钠,严重时,须静脉滴注,按以下公式:
5% NaHCO3(ml)=[正常CO2结合力(50%)-测得之CO2结合力]×0.5×体重(kg)
首次给与1/2量,然后根据CO2结合力测定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