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口蹄疫具有多种动物宿主、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抗原的多种性和变异性,以及感染后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期短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使口蹄疫的控制变得相当困难。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目前采取的方法:
未发病场的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防疫消毒制度 全场应成立口蹄疫防制小组,负责疫病的防制工作;提高对本病危害性认识,自觉地遵守防疫消毒制度;场门口要有消毒间、消毒池,进出牛场必须消毒;严禁非本场的车辆人内。猪肉及病畜产品严禁带进牛场食用;每月定期对畜舍、牛栏、运动场用2%苛性钠或其他消毒药进行消毒,消毒要严、要彻底。
坚持进行疫苗接种 定期对所有牛只进行系统的疫苗注射,使牛具有较好的保护力。目前,疫苗种类很多,现列举于下:
兔化弱毒疫苗 舌面接种,常引起注射部位发生水泡。对犊牛有残毒,可引起死亡。牛免疫期6个月以上。
鼠化弱毒疫苗 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6个月,新注射区的牛,疫苗注射后,可能有10%的牛蹄部和20%一30%的牛口腔出现水泡和烂斑。此外,还有鸡胚化弱毒苗、组织培养弱毒苗和灭活苗。
遗传工程 已应用于口蹄疫疫苗的研究之中,它不用口蹄疫病毒作原料,而纳入疫苗中的是一种特殊病毒蛋白。这种特异蛋白来自经遗传工程控制和处理的大肠埃希氏菌培养物,这种蛋白只能刺激接种动物产生口蹄疫抗体,而不致由此造成感染。
我国兰州生产并已使用的口蹄灭活疫苗,其型和免疫程序
疫苗 牛羊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牛羊O—A型口蹄疫双价灭活疫苗(双价苗)。
(责任编辑: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