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白血病

白血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2009-09-03 携手健康 A +

  白血病依其分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 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以儿童和青年为多,50岁以后起病者常类似慢性白血病。

  2.发热 发热为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可呈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37.5~40℃或更高。病人时有冷感,但不寒战。发热原因主要由于感染,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炎症,尤其以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多见。也有发热找不到明显病灶的,多数感染是人体或环境(特别是医院内)固有的微生物所引起。

  3.出汗 由于代谢亢进,病人出汗较显著,多为盗汗,完全缓解时消失。但由于体质虚弱,仍可有自汗。

  4.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其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严重者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多产生相应或内脏出血症候群,视力障碍,耳蜗及前庭功能障碍,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出血症候群出血程度可为淤点、淤斑、大片青紫及大量出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浆蛋白结合多糖体增多,抑制凝血功能所致。

  5.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随着病情发展而迅速加重,常与出血程度不成比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促、浮肿等。白血病细胞的干扰,红细胞生成减少,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二)体征

  1.肝脾肿大 是较常见的体征,约见于半数病例,肝肿大者略多于脾肿大者。肝脾肿大在3种主要白血病中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据武汉医学院一附院235例资料,肝肿大在急单最多,为100%,急淋为75.1%,急粒为65.9%。肿大的肝脾均质柔软,或轻度坚实,表面光滑,多无触痛。肝脏常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但临床上常无明显肝功能损害。

  2.淋巴结肿大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多为轻度(直径<3cm,质地较软,不融合,有别于恶性淋巴瘤。多见于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以急淋最多见,可达90%以上,但尚不如"慢淋"显著。除体表外,还可有深部淋巴结肿大,如纵隔、腹膜后、肝门、脊椎旁,并可压迫邻近器官组织,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3.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多见于白血病原始细胞急剧增多,并发DIC或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可发生于脑、脑膜、蛛网膜下腔、脊髓,以脑出血最常见。常有头痛,眼底出血,癫痫样痉挛发作,进行性意识障碍,血性脑脊液约占60%,预后严重。上述各处也可以发生白血病细胞浸润,颇似脑瘤、脑膜炎等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或肢体瘫痪等症状。

  4.皮肤与粘膜 特异性皮肤损害为白血病浸润所致,可有斑丘疹、结节、肿块、红皮病、剥脱性皮炎,偶可致毛发脱落。非特异性皮肤表现除常有瘀点和瘀斑外,尚有荨麻疹、带状疱疹、瘙痒、多形性红斑等。?quot;急单"最为显著。

  5.骨髓与关节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使骨内张力增高,也可浸润破坏骨皮质和骨髓,引起疼痛。胸骨有压痛常对诊断急性白血病有意义。骨痛一般多为隐痛、胀痛。但急淋易发生肢体骨痛。白血病骨关节痛多见于儿童,可波及肘、腕、膝、髋多关节,呈现游走性,由于其皮肤表面无红肿,可与风湿病相区别。

  6.其他 白血病细胞亦可浸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部位,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胸腔积液、消化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绿色瘤等症状。

  一、 慢性白血病临床表现

  慢性白血病起病缓,病程较长,个别患者多于体检或其他病检查时被发现。我国以慢性髓系白血病常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很少见。现分别介绍其床表现。

  (一)慢性髓系白血病

  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患者多在30~40岁之间,20岁以下者少见。

  慢性髓系白血病起病缓慢,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此时脾可轻度肿大,脾肿大可引起左季肋后或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感。晚期当血小板减少时,皮肤、齿龈易出血,女性可有月经过多。

  查体时可见皮肤及粘膜苍白,最突出的体征是脾肿大。一般病人初诊时脾大常常已达脐平面上下,坚实,无压痛,但如有新近发生的脾梗塞则压痛明显,并可听到磨擦音。肝常中度肿大,浅表淋巴结多不肿大,胸骨下部有轻度至中度压痛,晚期可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眼底可出现静脉充血和白心的淤点。眼眶、头顶以及乳房和其他软组织可出现无痛性肿块(绿色瘤)。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起病年龄为60岁,20岁以下罕见,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最初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乏力、疲倦、体力活动时气短;浅表淋巴结,特别是颈部淋巴结常肿大,晚期成串成堆,直径可达2~3cm,无压痛,坚实,可移动;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引起相应的腹部或泌尿系症状;脾轻至中度肿大,肝亦可肿大。稍晚期则出现食欲减退、消瘦、微热、盗汗、贫血等症状;约10%以上病人可发生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此时贫血较严重,可出现黄疸,晚期可有皮肤紫癜和出血倾向,易感染,尤其呼吸道感染。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