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胃肠道外瘘

胃肠道外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009-08-04 华商报 A +

  因各种病因所形成的胃肠道与体表之间的病理性通道,称为胃肠道外瘘。其多发生在胃肠道与腹壁之间。 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的外科病理状态,多为腹腔严重感染、胃肠道本身病变、腹部外伤和手术创伤所造成。发生后因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多数胃肠道外瘘病人通过全身和局部治疗,在发生后3-6个月能自行愈合;少数不能自行愈合者或严重者需通过手术矫正治疗才能愈合。严重者而又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者,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进展,本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已大为改观。

  临床表现

  1.胃肠内容物自体表创口(即瘘口)流出,瘘口可经久不愈; 2.早期可有腹膜炎或腹腔脓肿的表现,即发热、腹胀或局限性压痛、反跳痛等; 3.全身可出现脱水、酸中毒、营养不良; 4.瘘口局部皮肤可出现糜烂及感染;

  诊断依据

  1.体表自瘘口,并有胃肠道内容物流出; 2.口服染料(常用活性碳或美兰液)可自瘘口流出; 3.自瘘口注入造影剂可发现瘘口与胃肠道之间相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