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肉毒中毒两大类。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
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以下凡类: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豚鱼、木薯;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土豆。
2 临床特点
潜伏期6~72小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大便多为水样便,少数为黏液血便。严重可出现烦躁、抽搐、血压下降、缺氧等中毒性休克表现。肉毒杆菌中毒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软弱无力,视物模糊,眼肌瘫痪,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可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3 护理问题
3.1舒适的改变。
3.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
3.3体液减少。
3.4焦虑。
3.5知识缺乏。
4 护理目标
4.1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4.2补充足量液体,预防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
4.3了解本病相关知识,预防再次发生。
5 急救护理措施
5.1首先确保生命体征,肉毒中毒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危及生命,因此,对肉毒中毒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5.2胃肠型食物中毒,脱水严重者应积极补充液体、电解质,进行抗休克治疗。
5.3抗生素的应用。
5.4肉毒中毒者早期给予多价抗毒血清,在起病24小时内或肌肉瘫痪前使用效果最佳。
5.5补充足够营养及水分,必要时可鼻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