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发生血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般治疗:
1、以预防为主病后及手术后应尽早进行肢体活动。
2、长期静脉输液应定期更换注射静脉。
3、已发生血栓性静脉炎需卧床抬高肢体30°至疼痛及水肿消失。
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局限性浅静脉炎一般不需要抗凝治疗广泛或进行性浅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应给予抗凝治疗。
2、疼痛严重者可给予给予止痛剂治疗。
3、有炎症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应给予大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4、中药治疗。
局部治疗:
1、可给予局部热敷热疗等治疗。
2、局部可使用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外敷金黄膏。
3、慢性静脉淤滞引起水肿者可着弹性袜。
手术治疗:
1、有发生肺栓塞危险者可行近端静脉结扎。
2、出现肢体坏疽需行截肢(趾)手术。
3、四肢有残留结节条状物而时常疼痛者可予以手术切除。
预防
适当保暖 大家知道,在温暖的环境中血管会扩张,皮肤色泽变得红润;反之皮肤便显得苍白。因此,在寒冷季节和在有空调的房间中适当保暖,这对于脉管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寒冷将使血管收缩,血流量更加减少,缺血引起的症状愈加严重。
防止创伤,及时治疗 创伤不仅加重血管损伤和痉挛,而且使已处于缺血状态的肢体抗感染力下降,造成伤口不易愈合。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视的霉菌感染,如足癣等,也会对患肢造成威胁,因此,避免足部碰撞、压伤,一旦发生外伤或足部霉菌感染应及时治疗。
患肢锻炼 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而且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保持肢体活动能力。但是,患肢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适当。因为患肢本身处于缺血状态,过度活动时必然加重症状。这里所说的活动适当,就是以不引起肢体疼痛为度。
降低血液黏稠度 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狭窄的动脉完全阻塞。治疗上可多饮水,平时多食黑木耳,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