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类风湿病(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包括关节皮、肌、肝脾、淋巴结。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著。年长儿或成年患者较多限于关节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分为不同类型,故命名众多,如Still病(1897)幼年类风湿病反复高热型(Wissler Fanconi综合征),幼年慢性关节炎(juvenile chronic arthritis,JCA)幼年类风湿病(juvenile rheumatoid disease)及幼年型关节炎(juvenile arthritis,JA)等。
【预防】
风湿热的预防可分为初次发作和复发的预防两种A组溶血性链球菌初次感染后,风湿热的发病率约1‰,而早期发现链球菌比较困难故预防风湿热初次发作不易办到,只有对确诊为链球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早期青霉素治疗。风湿热患者在发生链球菌感染后易致复发风湿热第一次发作后头3年内的复发率大约为75%,每次复发加重心脏损害,故防止链球菌感染对预防风湿热复发十分重要预防的方法如下述。
1.初次发作的预防 上呼吸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猩红热扁桃体炎、咽炎是风湿热的诱因,故预防初次风湿热发作必须予以重视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由于A组病毒所致的临床表现也可由其他细菌引起,有必要在没有经过治疗之前作好咽培养此时,几乎全部可得A组链球菌生长阳性结果。如第一次咽培养阴性而临床上仍怀疑为链球菌感染时,应再做第二次咽培养。
为了达到预防初次风湿热发作的目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应在确定链球菌感染之后立即开始:①肌注苄星青霉素G,体重25kg者则用120万单位,肌注1次②或肌注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2次,共注10天③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30mg/kg/d,每日不超过1g共用10天。磺胺类药仅对预防复发有效,不用于治疗链球菌感染。
2.复发的预防 患风湿热者如果发生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则风湿热复发的危险性很大,不管有无明显的症状均可引起复发,即使积极治疗有症状的感染,预防还可能失败因此,预防风湿热复发能否成功,取决胜于持续的预防措施而不是单靠对急性链球菌咽炎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故对有过风湿热,患过舞蹈症风湿性心脏炎者均应给予长时间的持续性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如下:①肌注苄星青霉素G120万单位每4周骨注1次。②或口服青霉素V,每日2次每次25万单位,但口服不易坚持,须病儿很好的合作可用于复发性低的病儿。③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磺胺嘧啶或红霉素。磺胺嘧啶1.0g每日1次,如体重<25kg,每次0.5g每日1次。红霉素0.25克,每日2次。
以肌注苄星青霉素G效果较好据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对风湿热患者的追踪观察复发率高6倍。青霉素的预防效果优于磺胺。好延长到成人期在应用青霉素或其它抗链球菌药物预防风湿热复发过程中,有时仍可发生链球菌感染,临床仅表现为发热和咽痛咽拭子培养大都阴性,此时应随即加用青霉素或其它抗链球菌药物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二)抗风湿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水杨酸制剂 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有较好的效果。虽然本药有明显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并不去除其病理改变,因而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的形成无明显预防作用。水杨酸制剂以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较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阿司匹林起始剂量为:儿童每日80~100mg/kg;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水杨酸钠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杨酸制剂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或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或换气过度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因后者可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并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如患者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可用:氯灭酸(抗风湿灵)0.2~0.4g,每日3次;或贝诺酯(benorilate)每日1.5~4.5g,分次服用贝诺酯系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脂化物,对胃刺激较轻,吸收后在血中缓慢释放出水杨酸。
2.糖皮质激素 大型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对风湿热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且有停药后“反跳”现象和较多的副作用,故一般认为急性风湿热患者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水杨酸制剂;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开始剂量宜大,可用:泼尼松成人每天60~80mg,儿童每天2mg/kg,分3~4次口服直至炎症控制,血沉恢复正常。以后逐渐减量以每天5~10mg为维持量;总疗程需2~3个月。病情严重者,可用氢化考的松每天300~500mg;或地塞米松每天。25~0.3mg/kg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停药后应注意低热关节疼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现象。在停药前合并使用水杨酸制剂,或滴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2.5~25m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可减少“反跳”现象。
(三)抗生素治疗 风湿热一旦确诊即使咽拭子培养阴性应给予一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持续存在或再感染均可使风湿热进行性恶化,因此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0~80万单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12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予口服红霉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四)中医药治疗 急性风湿热多属热痹宜用祛风清热化湿治法;慢性风湿热则多属寒痹,宜用祛风散寒化湿治法。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等辅以中医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针刺疗法对缓解关节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五)舞蹈症的治疗 抗风湿药物对舞蹈症无效舞蹈症患者应尽量安置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刺激。病情严重者可使用镇静剂如鲁米那地西泮(安定)等,亦可用睡眠疗法。舞蹈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耐心细致的护理,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大多可取得良好的结果。
(六)心力衰竭的治疗 严重心脏炎心脏扩大者易发生心力衰竭,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外,应加用狄高辛或静注西地兰及速效利尿剂如速尿等(详见心血管疾病篇心力衰竭节)。
(七)慢性心瓣膜病的治疗 除临床上仍表现活动性需给抗风显药物外对无风湿活动临床表现者,则治疗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活动量 由于瓣膜器质病变引起心脏肥厚扩大及一般心脏代偿功能减退对这些病儿应注意控制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2.洋地黄长期治疗 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长期口服洋地黄要随时调整剂量,保持有效维持量。
3.扁桃体摘除 如有慢性扁桃体炎于风湿热控制后可摘除扁桃体,但在术前2~3天及术后1~2周注射青霉素,以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前后也应如此治疗。
4.手术问题 在心瓣膜严重损害时可作瓣膜成形术或置换术,从而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可使危重病儿的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但由于儿童期存在不断生长发育问题,可形成置换瓣膜相对狭窄现象,以及转换瓣膜的耐久性术后抗凝治疗、预防感染等等问题,必须严重掌握适应证一般认为其适应证如下:
(1)替换二尖瓣的适应症:①心功能Ⅲ至Ⅳ级;②血栓栓塞发生2次以上;③左房大有心房纤颤、房壁钙化者;④进展性肺动脉高压,病情逐渐恶化者。
(2)替换主动脉瓣适应征:①主动脉瓣病变引致明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晕厥或心力衰竭者;②如患儿各项客观检查指标为阳性,并有心肌缺血症状,虽心功能尚好(小于Ⅲ级)亦应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