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清虚实本病虚实挟杂,脾胃虚弱或素体阴虚为本虚;而湿热之邪下注为标实。
2.明辨病位本病外发于阴茎皮肤,内与肝、脾、肾等相关。
3.细审寒热本病以热邪致病为主。
4.了解三因脾胃虚弱,湿浊内停、阴虚内热或肝胆湿热与机体的内在因素相关;而饮食不调属人为因素。
5.洞察转归本病呈波动性变化,若补充维生素B??后病情即好转,遇有各种因素造成核黄素缺乏时又可发病。
(一)脾胃虚弱证
1.临床表现:阴茎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甚至渗出、糜烂等,伴腹泻、纳差。舌苔薄白腻,脉濡或滑。
2.证候分析:皮肤红斑、肿胀、丘疹、渗出或糜烂等皆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热内蕴,外泛肌肤所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也不能分清泄浊,故纳差、腹泻。苔白腻,脉濡或滑皆为脾虚湿浊内停之象。
(二)阴虚内热证
1.临床表现:阴茎皮肤红斑、丘疹、脱屑、或皮肤萎缩,局部灼热痛痒,伴口干思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肌肤不得阴血之濡养,故阴茎皮肤脱屑或萎缩;阴虚内热,热邪搏结于肌肤,故发红斑、丘疹等;局部灼热痛痒为阴虚内热,血虚风燥之象;口干思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皆因体内阴液不足,内热较盛而致。
(三)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阴茎皮肤以水肿、渗出、糜烂为主,伴口干口苦不欲饮,心烦、纳差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内蕴且下注于阴部,故局部水肿、渗出、糜烂,口干口苦、心烦为热盛之象,不欲饮水、纳差为湿浊内停所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