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宫收缩乏力的常见原因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子宫因素。
(3)精神因素。
(4)内分泌失调。
(5)药物影响。
(6)其他。
2.临床特点 根据发生时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产程一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继发性指产程开始宫缩正常,产程进展到某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宫缩转弱。宫缩乏力有两类: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1 O分钟,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宫缩极期宫体不变硬,手指压宫底肌壁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官腔内张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宫缩极性倒置,宫缩时宫底部不强,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宫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不能使胎先露部下降,属无效宫缩,多属原发性宫缩乏力。产妇自觉下腹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脱水,电解质紊乱,肠胀气,尿潴留;出现胎儿窘迫。检查下腹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扩张缓慢或不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延缓或停滞,产程延长。
(3)宫缩乏力导致产程曲线异常,有以下8种:
1)潜伏期延长:从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 cm称潜伏期。初产妇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 6小时,超过1 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 cm至宫口开全称活跃期。初产妇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2小时以上。
4)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至宫口开大9~l O cm,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1 cm/h,经产妇<2 cm/h。
7)胎头下降停滞: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小时以上。
8)滞产:总产程>2 4小时。
3·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由于产程长,产妇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影响宫缩,严重时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第二产程延长,膀胱受压形成尿瘘,易引起产后出血,产后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协调性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增加手术机会,对胎儿不利;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不能使宫壁完全放松,易发生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易造成脐带受压或脱垂,出现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