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坐骨直肠窝脓肿

手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

2009-06-16 文摘报 A +

  坐骨直肠窝脓肿治疗难度大,术后疼痛较重且容易复发,我科采用外切内挂加挂浮线手术治疗,病人痛苦小,伤口引流好,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6~80岁,病程15天~10年。其中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2例;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合并3~9点位以上脓肿3例。
  1.治疗方法 腰腧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脓肿最明显处做放射状切口,充分排出脓液,分开脓肿间隔。切口处用探针经脓腔寻找内口,并从肛门引出。若寻找内口困难时,用另一只手指探入直肠内作导引,在脓肿相应部位近壁侧最薄弱处穿出探针,橡皮筋随探针从切口经内口拉出,切开肛缘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结扎;如果是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或合并3~9点位以上脓肿,用同样方法切挂另一侧或其它部位脓肿,若确无明显内口则脓腔做常规搔刮后引流处理。经过切开的脓腔用探针向后侧即6点齿线处寻找内口或可疑肛窦与后侧脓肿一起切开,分离脓腔内间隔,视脓腔大小、深浅,适当向尾部延伸切口以利引流,近内口处同样做挂线处理。然后将脓肿之间的皮肤下用止血钳剥离使之贯通成为较宽的管道,各贯通的管道间分别穿入橡皮筋松弛结扎,使之活动自如,即挂浮线对口引流。如果是多放射状切口,其间皮桥下均挂浮线处理。笔者在治疗患10年坐骨直肠窝脓肿病例时,肛缘做5处放射状切口,皮桥下均做相同处理,然后搔刮脓肿管壁,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修剪创缘皮肤。术后24h进流质以控制大便,第3天早上排便坐浴后常规换药。换药时挪动所挂浮线以清洁管道充分引流。待脓腔内新的肉芽组织长出与皮桥下浮线处基本相平或略高出时,拆除浮线,一般情况下需1~2周。

  二、结果
  单侧直肠坐骨窝脓肿12例,疗程15~25天;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8例,疗程15~45天,合并3~9点位以上脓肿其疗程与双侧疗程相近。

  三、讨论
  笔者在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时,考虑到肛周脓肿与肛瘘的关系,采用放射状切口处理脓肿,尽量寻找内口,挂线处理,减少了脓肿后形成肛瘘的可能性;又将脓腔间皮桥下贯穿挂浮线,这样大大改善了皮桥下引流不畅的难题,避免了传统的皮桥间纱条贯穿引流的弊端,大大减少了换药时患者的疼痛。通过这样的手术,减少了括约肌损伤,保护了肛门外皮肤的完整性,愈合时间短,愈合后无瘢痕形成,同时也为坐骨直肠窝马蹄形瘘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